第228章无题
林书平看著手上的《解放日报》。
虽然是四个多月前的报纸,但在最显眼的版面位置,都是关於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法制化和各种政策建议,看来在四个多月前,上面就已经把建立证券市场当成了头等要事。
他大致扫了一眼,便把报纸递迴去,问道:“曹经理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会在年內促成吗?”
“年內是促成不了的。”
曹斌摇了摇头,而后稍微迟疑,便开口道:“但我有可靠消息,我听领导说过,高层已经著手筹备了证券交易所联合研究办公室,正在研究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只要自动报价系统研究成功,那就可以立即投入市场工作。”
“所以,只有自动报价系统研究成功了,证券市场才会建立?”
“可以这么说。”
曹斌把报纸收起来,笑著说道:“自动报价系统是各国证券市场建立的基石,可以为证券市场进行市场培育,丰富品种不说,最重要的还是有了它,股票市场才能运行规范,当然,最重要的是安全、保密。”
林书平询问了片刻,发觉曹斌的话语说的模稜两可,根本不给一个准確的信息,起初他以为曹斌有所隱瞒,但交流的多了,林书平才发现,对方是真的不知道。
不过曹斌毕竟在银行系统工作,也能跟一些银行高层交流,他的消息渠道至少比林书平自己收集要可靠的多。
总之一句话,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虽然现在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但为了股票市场能够正常运转,所以现阶段不管是自动报价系统还是相关提议,都只是在筹备和调试阶段,至於什么时候建立,至少曹斌是不知道的。
但很显然,这个时间很快就要到了。
前世,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市场,就是在沪市成立,时间是1990年12月份,而现在是1988年11月初,距离沪市证交所的成立还有两年时间。
但曹斌透露出的信息,给林书平的感觉,就好像明年年初或年中就能正式上市成立。
而根据林书平这半年来在各个金融报纸上搜集到的消息,他也有同样的感觉。
所有一切都在表明,证券市场的成立已经近在眼前。
可为什么前世沪交所的成立,是在1990年末?
林书平稍微深思,立即就想起明年年初开始的经济倒春寒。
总之,1989年是一个不太能提的年份,过了明年,一切寒冷都將遇暖,中国经济也开始蒸蒸日上。
但也有可能计算失误,所以要做两手准备。
等此次“罐头换飞机”交易事了,他要在所得利益中,留一部分资金来,备战沪交所,剩余资金全部涌入香港。
香港电影主打一个短平快,林书平会在香港成立一家电影製作公司,投资和製作他记忆里的那些经典影片,让自己在华语影坛也留下惊鸿一警。
辞別了曹斌,林书平没有在沪市久留,此前他已经探寻过浦东川沙镇,那里就是日后中国第一家迪土尼的诞生地,不过现在川沙仍旧属於沪市郊区中的郊区,哪怕现在浦东大开发,已经逐渐有吹响號角的跡象,甚至不少人都开始先后涌进浦东提前布局,但至少川沙这块地,目前依旧无人问津。
因为太偏了!
林书平在川沙镇视察了一圈,然后便悄然离开。
在浦东的新政策没有下达之前,在1990年4月份到来之前,即便拥有再多的资金,也买不到浦东的半块地皮。
只有当浦东首创了土地开发模式之后,无数资本才会贪婪涌入。
像是日后围绕著黄浦江发展的陆家嘴等金融重地,对於林书平来说可望不可及,那绝对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哪怕有钱也是轻易开发不了,所以林书平退而求其次,並且他退了很多步,只需要拿到川沙镇的一小块地皮就好。
总体不过三五百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