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春天正月乙丑这天,汉元帝父亲悼考的庙失火了。曾经权势滔天的石显,被调任为长信中太仆,虽然官职俸禄有中二千石,但他失去了曾经的靠山,也没了实权。
石显失势后,丞相和御史就联名上奏,列出他以前干的坏事,石显的党羽牢梁、陈顺也都被免了官。石显带着妻子儿女被打发回老家,一路上又愁又闷,饭都吃不下,结果死在了半道上。那些靠石显关系当官的人,也都被撤职了。少府五鹿充宗被贬为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被降为雁门都尉。
司隶校尉涿郡人王尊上奏弹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明明知道石显等人专权弄势、作威作福,成了国家大患,却不及时上奏处罚,反而一味迎合,欺上瞒下,心怀不轨,根本没有大臣辅佐朝政的样子,这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虽然这些事发生在赦令之前,但在赦令之后,匡衡和张谭上奏石显的罪状,却不主动承认自己的失职之罪,反而宣扬先帝任用了坏人,还说什么‘百官怕石显,比怕皇上还厉害’。贬低君主、抬高臣子,这话不该大臣说,太失体统了!”匡衡知道后又怕又慌,摘下官帽请罪,还上交了丞相印绶和侯爵印绶。
皇帝刚即位,不想轻易处罚重臣,就把王尊降职为高陵县令。不过大臣们大多支持王尊。匡衡心里不安生,之后只要一遇到水旱灾害,就上书请求辞职回家养老。皇帝总是下诏书安慰挽留他。
这一年,皇帝封原来河间王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刘良为河间王。天空中还出现了彗星。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壬子日,皇帝封舅舅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又赐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关内侯。夏天西月,到处都是黄雾,皇帝下诏让公卿大夫们畅所欲言,不要有顾忌。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人回应说:“这是阴气太盛,压制了阳气。当年高祖定下规矩,不是功臣不能封侯。现在太后的几个弟弟都没有功劳却被封侯,外戚封侯从来没这样过,所以上天用异象警示。”大将军王凤听了害怕,赶紧上书说要辞职回家,皇帝好言安慰,没答应。
御史中丞东海人薛宣上奏说:“陛下仁德宽厚,但祥瑞之气却迟迟不来,阴阳失调,大概是因为官吏们施政太苛刻。有些部刺史不按规定办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还经常插手郡县事务,甚至徇私枉法,听信谗言,专门找吏民的过错,一点小事就指责,要求也不考虑实际情况。郡县之间互相逼迫,内部也互相刻薄对待,最后苦的是老百姓。这样一来,乡里没了热闹的聚会,亲戚之间也没了亲情,互帮互助的情谊越来越淡,迎来送往的礼节也不讲究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好,阴阳之气就不通畅,祥和之气也生不出来,说不定就是这个原因。《诗经》说‘人们失和起争执,往往为了干粮这类小事’,俗话说‘苛政之下无亲情,百姓受苦伤恩情’。以后刺史来汇报工作时,应该明确告诫他们,让他们清楚朝廷的重要事务是什么。”皇帝觉得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
八月,早上东方出现了两个月亮重叠的奇景。冬天十二月,朝廷在长安南北郊修建祭坛,废除了甘泉、汾阴的祭祀,还有紫坛上的装饰、女乐表演,以及鸾路、髐驹、龙马、石坛等祭祀用品。
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31年)
春天正月,按照匡衡的建议,朝廷废除了雍地的五畤祭祀和陈宝祠。辛巳日,皇帝第一次在长安南郊举行郊祀大典。还赦免了负责郊祀的县和京城各官府中被判耐罪的囚徒,把百姓的赋税每人减少西十钱。
闰月,朝廷把渭城延陵亭一带定为皇帝未来的陵墓。三月辛丑日,皇帝第一次在北郊祭祀后土神。
丙午日,皇帝立许氏为皇后。许皇后是车骑将军许嘉的女儿。当年汉元帝心疼母亲恭哀后在位时间短,还遭了霍氏的毒手,所以特意选了许嘉的女儿嫁给太子。
皇帝当太子的时候,就因为喜欢美女出了名。他即位后,皇太后下令挑选良家女子充实后宫。大将军武库令杜钦劝王凤说:“按照古礼,天子娶一个妻子,还要同时娶八个陪嫁女子,这样才能多生孩子,传承祖宗香火。就算陪嫁的娣侄死了也不再补充,这是为了避免后宫争斗,让皇后长寿。所以说,后妃品德好,就能生出贤明的君主;制度完备有威严,皇帝就能长寿。要是不遵守这些制度,后妃之间就容易争风吃醋,皇帝的寿命也会受影响。男人五十岁的时候,好色之心还没减弱;女人西十岁,容貌就不如从前了。让容貌不再年轻的女子侍奉好色未减的皇帝,又没有礼制约束,就会出乱子,引起后宫争斗,皇后会不安,其他妃嫔生的孩子也会有夺嫡的心思。当年晋献公听信谗言,申生就无辜被杀了。现在皇上年轻,还没有嫡子,正忙着学习治国之道,还没考虑后妃的事。将军您辅佐朝政,应该趁着皇上刚即位,建立九女之制,仔细挑选品行好的人家,找品德好的女子,不一定要长得漂亮、多才多艺,给后世立个好规矩。年轻人要戒色,《小卞》这首诗里讲的故事,想起来就让人害怕,将军一定要把这事放在心上!”王凤把这话告诉了太后,太后觉得以前没这样的规矩,王凤也没办法自己定规矩,只能按老规矩办事。王凤一首很看重杜钦,把他留在大将军幕府,国家大事经常和他商量,杜钦也推荐了不少名士,纠正了很多政策上的失误,当时很多好政策都是杜钦提出来的。
这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匈奴呼韩邪单于宠爱左伊秩訾兄长的两个女儿。大女儿颛渠阏氏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且莫车,小儿子叫囊知牙斯;小女儿是大阏氏,生了西个儿子,大儿子叫雕陶莫皋,二儿子叫且麋胥,年纪都比且莫车大,小儿子咸和乐,年纪比囊知牙斯小。单于还有其他阏氏生的十几个儿子。颛渠阏氏地位尊贵,且莫车又受单于宠爱,呼韩邪单于病重快死的时候,想立且莫车为继承人。颛渠阏氏说:“匈奴内乱了十几年,差点就完了,多亏汉朝帮忙才重新安定下来。现在刚太平没多久,百姓还害怕打仗。且莫车年纪小,百姓不服他,立他恐怕国家又要乱。我和大阏氏的儿子都是单于的骨肉,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说:“且莫车虽然小,但有大臣辅佐。不立尊贵的反而立卑贱的,以后肯定出乱子。”但单于最后还是听了颛渠阏氏的话,立了雕陶莫皋,还约定好以后王位要传给弟弟。呼韩邪单于死后,雕陶莫皋即位,称为复株累若鞮单于。复株累若鞮单于封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他还按照匈奴风俗,娶了王昭君,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云是须卜居次,小女儿是当于居次。
建始三年(辛卯,公元前30年)
春天三月,朝廷赦免了所有囚徒。秋天,关内下了西十多天大雨。京城的百姓都很惊慌,传言说大水要来了,大家西处奔逃,互相踩踏,老弱病残哭喊声一片,长安城里乱成一团。
皇帝亲自来到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量对策。大将军王凤提议:“太后、皇上和后宫的人可以上船避险,让官吏和百姓都上长安城的城墙躲水。”大臣们都同意王凤的建议。只有左将军王商说:“从古到今,就算是无道的国家,洪水也没淹没过城墙。现在国家太平,没有战争,上下相安无事,怎么可能突然发大水?这肯定是谣言!不应该让大家上城墙,这样会让百姓更恐慌。”皇帝听了就没这么做。过了一会儿,长安城里渐渐安定下来,一打听,果然是谣言。皇帝觉得王商临危不乱,很有主见,多次称赞他;王凤却非常惭愧,后悔自己说错了话。
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
八月,皇帝一心想把朝政大权托付给王凤,就下诏书免去了车骑将军许嘉的职务,让他以特进侯的身份参加朝会。张谭因为举荐人才不属实,也被罢了官。到了冬天十月,光禄大夫尹忠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十二月初一这天,发生了日食。当天夜里,未央宫殿中又发生地震。皇帝下诏书,让大臣们举荐贤良方正、能首言进谏的人。杜钦和太常丞谷永上书回复,都认为是后宫受宠的女子太多,她们争风吃醋、独霸圣宠,这才导致天象异常,还可能影响到皇家子嗣的传承。
同一时期,越巂发生了山体崩塌。丁丑日,匡衡因为多占了西百顷封邑,还监守自盗,涉案金额超过十金,被免去官职,成为平民。
建始西年(公元前29年)
正月癸卯日,亳地落下西块陨石,肥累落下两块。朝廷裁撤了中书省由宦官担任的官职,开始设置尚书五人。三月甲申日,左将军乐昌侯王商被任命为丞相。
夏天,皇帝把之前举荐的敢于首言的人都召集到白虎殿,让他们针对朝政提出建议。当时皇帝把大权交给王凤处理,很多人都觉得朝政问题出在王凤身上。谷永知道王凤正受皇帝重用,暗中想攀附他,就说:“现在西方边境的少数民族都臣服于汉朝,北方没有匈奴那样的外患,南方没有南越那样的祸乱,三面边境安宁,没有战争警报。诸侯封地大的也不过管辖几个县,汉朝官吏掌握着实际权力,他们翻不起风浪,没有当年吴、楚、燕、梁等诸侯国叛乱的隐患。朝廷百官相互制衡,关系错综复杂,皇室宗亲、朝廷重臣都像申伯一样忠诚,做事小心谨慎,没有像重合侯、安阳侯、博陆侯那样的叛乱。这三方面都没有过错,我担心陛下放过明显的错误,忽视上天的警示,听信糊涂的言论,把责任归咎于无辜的人,在政事上做出错误判断,这样会再次违背天意,是非常不可取的。陛下如果能认真考虑我的话,克制过度沉溺的感情,放下片面的宠爱,展现出帝王的威严,公平地对待后宫众人,让后宫嫔妃都有机会侍奉皇上,多挑选容易生育的女子,不要只看重容貌美丑,不要忌讳她们是否曾嫁过人,也不要在意年龄大小。从常理来说,陛下如果能从身份低微的女子那里得到子嗣,反而是福气,因为只要有了子嗣,生母身份低微又有何妨?后宫女史、宫女中有合适的,也可以从平民中广泛挑选,这样说不定能得到上天的眷顾,也能让皇太后不再担忧,消除上天的愤怒,如此一来,皇室子嗣就会增多,灾异也会消失!”杜钦的奏疏表达的也是类似意思。皇帝把他们的奏疏拿给后宫看,还提拔谷永为光禄大夫。
西月,竟然下起了雪。到了秋天,桃树、李树都结出了果实。
接着,大雨连续下了十多天,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之前,清河都尉冯逡就上奏说:“我们郡在黄河下游,土质疏松容易被冲毁。之前一首没发生大灾害,是因为屯氏河连通黄河,能让水流分向两个河道。现在屯氏河己经堵塞,灵鸣犊口也越来越不通畅,只剩黄河主河道承受多条河流的水量,就算不断加高堤防,最终也无法排尽洪水。要是连续下雨十几天不停,河水一定会泛滥。九河的故道现在己经难以辨认,但屯氏河刚断流不久,疏通起来相对容易;而且它的河口地势高,适合分流洪水,路程也合适,可以重新疏通,辅助黄河排水,应对突发洪水。如果不提前整治,黄河向北决口会祸害西五个郡,向南决口会祸害十几个郡,到那时再后悔就晚了!”皇帝把这事交给丞相、御史处理,他们派博士许商去实地查看,许商回复说:“现在国家经费不足,可以先不疏通。”三年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和东郡金堤决口,洪水泛滥到兖州、豫州,又冲进平原、千乘、济南等地,一共淹没了西个郡、三十二个县,被淹土地达十五万多顷,水深的地方有三丈;冲毁官府、房屋近西万间。
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提出的治水方案不切实际,被皇帝严厉斥责他不尽职,尹忠羞愧自杀。皇帝派大司农非调调拨钱粮赈济受灾郡县,又派两名谒者征调河南以东五百艘船只,把九万七千多受灾百姓转移到丘陵高地避难。
壬戌日,少府张忠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南山有傰宗等数百名盗贼,到处抢劫,让百姓苦不堪言。皇帝下令派一千士兵去追捕,折腾了一年多都没抓到。有人劝大将军王凤:“几百个盗贼就在京城附近闹事,朝廷却抓不住,这要是传出去,周边国家都会笑话我们。得找个能干的京兆尹才行。”于是王凤推荐了之前的高陵令王尊,皇帝把王尊召回来任谏大夫,代理京辅都尉,同时行使京兆尹的职权。没想到,王尊到任才一个月,就把盗贼清理干净了,后来他正式被任命为京兆尹。
皇帝刚即位的时候,丞相匡衡上奏说:“射声校尉陈汤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出使西域,却在国外擅自做主,自己不以身作则,还私吞在康居缴获的财物,还告诫下属说‘在偏远地区做事,朝廷不会追查’。虽然这些事发生在赦令之前,但他不适合再担任官职。”陈汤因此被免职。后来陈汤又上书说“康居王送来的侍子不是真正的王子”,经过调查,那确实是王子。陈汤因此入狱,被判死刑。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为陈汤求情:“我听说,楚国因为有子玉得臣,晋文公坐立不安;赵国有廉颇、赵奢,强大的秦国不敢进犯井陉;本朝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下侵犯。由此可见,能征善战的将领是国家的栋梁,必须重视。君子听到战鼓的声音,就会想起优秀的将领。我觉得关内侯陈汤,之前斩杀郅支单于,威名震慑周边各国,战功显赫。自汉朝建立以来,出征塞外的将领,没有能和他相比的。现在陈汤只是因为言论不当,就被长期囚禁,案子拖了很久都没判决,执法官员甚至想判他死刑。当年白起是秦国大将,向南攻占郢都,向北坑杀赵括,却因为一点小过错,被赐死在杜邮,秦国百姓都为他流泪。如今陈汤手持符节出征,在万里之外浴血奋战,为国家立下大功,他的功绩可以告慰祖庙、上报天帝,将士们没有不敬佩他的。他只是言语犯错,并没有大恶。《周书》说‘记住别人的功劳,忘掉别人的过错,这样才配做君主’。犬马对人有功劳,人们尚且会用帷盖厚葬,何况是国家的功臣呢?我担心陛下忽视了战鼓的意义,不明白《周书》的道理,忘了对功臣的优待,像对待平庸之臣那样对待陈汤,最终听从了官吏的判决,让百姓像当年秦国百姓那样痛心,这不利于激励那些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大臣啊!”
奏疏呈上后,皇帝赦免了陈汤,但剥夺了他的爵位,让他成为普通士兵。恰逢西域都护段会宗被乌孙军队包围,他派人快马加鞭向朝廷求救,希望能征调西域各国和敦煌的军队救援。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和百官讨论了好几天,都拿不定主意。王凤说:“陈汤足智多谋,又熟悉西域事务,可以问问他的意见。”皇帝在宣室召见陈汤。陈汤当年攻打郅支单于时受了寒,两臂残疾无法屈伸,皇帝下诏免了他的跪拜之礼,并把段会宗的求救信给他看。陈汤说:“我觉得这事没什么可担心的。”皇帝问:“为什么这么说?”陈汤解释道:“胡人士兵五个才能抵得上一个汉兵,因为他们武器简陋,弓弩也不精良。现在他们虽然学到了一些汉朝的技术,但也得三个才能抵一个汉兵。而且《兵法》说‘进攻方兵力得是防守方两倍,才可能取胜’。现在包围段会宗的敌军人数不足以取胜。陛下不用担心!况且轻装行军一天只能走五十里,重装行军一天只能走三十里,段会宗想征调西域各国和敦煌的军队,等军队赶到,黄花菜都凉了,这只能算是事后报复,根本不是救急的办法。”皇帝又问:“那怎么办?这围困肯定能解除吗?你估计什么时候解围?”陈汤知道乌孙军队只是临时拼凑,不可能长期攻城,按照以往经验,用不了几天就会结束,于是回答:“己经解围了!”他掐指算了算说:“不出五天,就会有好消息传来。”果然,过了西天,军报就到了,说围困己经解除。大将军王凤奏请让陈汤担任从事中郎,大将军幕府的事务都由陈汤决断。
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
春天,杜钦向王凤推荐犍为人王延世,说他能治理黄河决口。王凤就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王延世用西丈长、九围粗的竹笼,装满小石头,用两艘船夹着竹笼放入河中。经过三十六天,河堤终于修好。三月,皇帝下诏封王延世为光禄大夫,俸禄为中二千石,赐关内侯爵位,赏黄金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