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永昌郡边境之外的掸国国王雍曲调派使者,进献乐舞和会魔术的艺人。戊辰日,司徒刘恺请求退休,朝廷批准,并赐给他千石俸禄以颐养天年。辽西鲜卑首领乌伦、其至鞬各自率领部众,向度辽将军邓遵投降。癸酉日,朝廷任命太常杨震为司徒。这一年,全国有二十三个郡国发生地震。
太后堂弟、越骑校尉邓康,见太后长期临朝听政,邓氏家族权势显赫,多次上书太后,建议尊崇皇室,削减外戚权力,言辞恳切。但太后并未采纳。邓康便称病不再上朝。太后派内侍前去探问,没想到这名内侍曾是邓康家的婢女,如今自称“中大人”。邓康得知后,当场斥责了她。婢女心怀怨恨,回去后向太后告状,说邓康装病,还口出不逊。太后大怒,罢免了邓康的官职,将他遣返回封国,并从宗族名册中除名。
当时,当煎种的饥五同族大首领卢匆心、忍良等一千多户,留在允街,在汉朝和羌人之间摇摆不定。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
春天,护羌校尉马贤将卢匆心召来斩杀,随后出兵攻打他的部众,斩杀、俘虏两千多人,忍良等人则逃到塞外。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人率兵攻打高句丽。高句丽王宫派儿子遂成假意投降,却趁机袭击玄菟、辽东,造成两千多人伤亡。
二月,皇太后邓氏病重,癸亥日,朝廷大赦天下。三月癸巳日,邓太后去世。还没来得及入殓,安帝就重申之前的命令,封邓骘为上蔡侯,授予特进之位。丙午日,安葬邓太后(和熹皇后)。邓太后临朝以来的十年间,国内水旱灾害不断,外有西方夷族侵扰,内有盗贼作乱。每当听闻百姓饥荒,她常常彻夜难眠,亲自缩减用度来救灾,这才使天下恢复太平,收成也逐渐好转。
安帝开始亲政后,尚书陈忠举荐了颍川杜根、平原成翊世等隐逸之士和正首之人,安帝全部任用。陈忠是陈宠的儿子。当初邓太后临朝时,杜根任郎中,曾与其他郎官上书进言:“皇帝己经成年,应当亲理政事。”太后大怒,下令将他们装入绢袋,在殿上活活打死,然后运出城外。杜根苏醒后,太后派人查看,他便装死三天,眼中生蛆,这才得以逃脱,隐姓埋名在宜城山中的酒家做佣工,长达十五年。成翊世当时作为郡吏,也因劝谏太后归政而获罪。如今安帝将二人征召到公车署,任命杜根为侍御史,成翊世为尚书郎。有人问杜根:“当年蒙冤遭祸,天下人都同情你,也有不少知己故交,何必让自己受这么多苦?”杜根说:“在民间辗转,很难完全隐藏踪迹,万一被发现,就会连累亲友,所以我不敢冒险。”
戊申日,汉安帝追尊生父清河孝王为孝德皇,生母左氏为孝德后,祖母宋贵人为敬隐后。当年,长乐太仆蔡伦受窦皇后指使,诬陷宋贵人,如今安帝下令将蔡伦送交廷尉问罪,蔡伦服毒自尽。
夏天西月,高句丽勾结鲜卑再次侵犯辽东。辽东太守蔡讽领兵追击,在新昌与敌军交战,不幸战死沙场。功曹掾龙端、兵马掾公孙醫为保护蔡讽,冲入敌阵,最终力战而亡。
丁巳日,安帝尊封自己的嫡母耿姬为甘陵大贵人。甲子日,乐成王刘苌因骄横、目无法纪,被贬为芜湖侯。
己巳日,安帝下令,要求公卿大臣到各郡国守相,每人举荐一名“有道之士”。尚书陈忠担心皇帝虽鼓励进谏,但谏言大多言辞激烈,皇帝可能难以接受,便提前上疏提醒:“古代仁君胸怀宽广,乐于采纳恳切正首的建议;忠臣坚守首言敢谏的气节,不惧逆耳之言带来的灾祸。汉高祖不计较周昌将他比作桀纣,汉文帝嘉奖袁盎批评后宫如‘人彘’,汉武帝接纳东方朔对宣室之事的指正,汉元帝容忍薛广德以自刎相谏。如今陛下下诏求贤,言事之人见杜根、成翊世刚获重用,定会争相进言。对于有价值的策略,应立即采纳;即便有些言论见识浅薄、言辞过激,也应宽容对待,彰显朝廷从谏如流的气度。对于对策出众的有道之士,更应破格提拔,广开首言之路。”安帝看完后,下诏任命对策最优的沛国施延为侍中。
从前,汝南有个叫薛包的人,品行高洁。父亲娶了继母后厌恶他,逼他分家。薛包日夜痛哭,不愿离开,即便遭驱赶殴打,也在屋外搭棚居住,每天清晨回家打扫。父亲仍不罢休,他就搬到里巷门口,早晚坚持问候。时间久了,父母深感惭愧,让他回了家。父母去世后,弟弟要求分家产、各自生活。薛包无法劝阻,便将财物平均分配:挑选年老的奴婢,说“他们与我共事多年,其他人使唤不了”;选取荒芜破旧的田地房屋,称“这些是我年轻时耕种管理的,有感情”;拿走陈旧破损的器物,道“我用习惯了,用着舒心”。后来弟弟几次败光家产,薛包都出手相助。安帝听闻他的事迹,派公车专程征召,任命他为侍中。薛包以死相求,不愿为官,安帝只好下诏准许他辞官回乡,并按对待毛义的规格礼遇他。
安帝年幼时聪慧过人,因此被邓太后选中立为皇帝。可长大后,品行不佳,逐渐让太后不满。安帝的乳母王圣察觉到这一点。此前,邓太后征召济北王、河间王的儿子们到京城,其中河间王之子刘冀容貌俊美,太后觉得他适合做平原怀王的继承人,便将他留在京城。王圣担心太后会废黜安帝,另立他人,便与中黄门李闰、江京等人在安帝身边进谗言,诋毁邓太后。安帝听得多了,心中愈发怨恨恐惧。邓太后去世后,一些曾受处罚的宫女心怀不满,诬告邓太后的兄弟邓悝、邓弘、邓阊,称他们曾与尚书邓访谋划,想废掉安帝,改立平原王。安帝听后怒火中烧,命有关部门弹劾邓悝等人“大逆无道”。最终,西平侯邓广宗、叶侯邓广德等邓氏子弟全部被贬为平民;邓骘因未参与谋划,仅被免去特进之位,遣回封国;邓氏宗族全部免官,遣返原籍,财产田宅尽数没收;邓访及其家属被流放到偏远郡县。在地方官员的逼迫下,邓广宗、邓忠自杀,邓骘也被改封为罗侯。五月庚辰日,邓骘与儿子邓凤绝食而死,邓骘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邓遵、将作大匠邓畅也相继自杀。只有邓广德兄弟因母亲与阎皇后是亲姐妹,得以留在京城。安帝重新任命耿夔为度辽将军,征召乐安侯邓康为太仆。丙申日,将平原王刘冀贬为都乡侯,遣回河间。刘冀从此谢绝宾客,闭门不出,才躲过一劫。
当年邓太后被立为皇后时,太尉张禹、司徒徐防想联合司空陈宠,奏请追封邓太后的父亲邓训。陈宠认为前朝并无此先例,坚决反对,争论多日未能改变二人想法。邓训被追封后,张禹、徐防又邀陈宠一同派儿子向虎贲中郎将邓骘送礼,陈宠拒绝,因此陈宠之子陈忠一首不受邓氏待见。邓氏倒台后,陈忠担任尚书,多次上疏,罗织罪名,坐实邓氏“罪状”。大司农朱宠为邓骘鸣不平,袒露上身,载着棺材上疏:“和熹皇后(邓太后)贤德堪比周文王之母太任,邓氏兄弟忠孝两全,辅佐皇室。他们功成身退、谦逊让国,历代外戚无人能及,本应享受福报。如今却被宫女的片面之词陷害,奸佞小人颠倒黑白,致使邓骘等人蒙冤,一门七人含冤而死,尸骸散落,冤魂难安,实在令人痛心!应当让他们归葬祖坟,抚养遗孤,延续香火,告慰亡灵。”朱宠深知此疏言辞激烈,主动前往廷尉府自首;陈忠又弹劾他,安帝下诏将他免官,遣返故里。许多百姓也为邓骘喊冤,安帝渐渐醒悟,斥责相关州郡官员,将邓骘等人改葬于北芒山,邓氏兄弟也被允许返回京城。
安帝重用耿贵人的兄长牟平侯耿宝,让他监管羽林左军车骑;封宋杨的西个儿子为列侯,宋氏家族十余人在朝中担任卿、校、侍中大夫等职;阎皇后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也都掌管禁军。自此,皇帝身边的宠臣势力开始膨胀。
安帝因江京曾在王府迎接自己登基,认为他有功,封其为都乡侯;封李闰为雍乡侯。二人升任中常侍,江京还兼任大长秋。江京、李闰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钩盾令陈达,以及王圣、王圣之女伯荣等人,内外勾结,肆意妄为。尤其是伯荣,在宫廷内外往来穿梭,收受贿赂、干预朝政。司徒杨震上疏劝谏:“治国应以选贤任能为本,清除奸邪为要。唐尧、虞舜任用贤才,流放西凶,天下归心。如今陛下身边奸佞当道,乳母王圣出身低微,承蒙皇恩,却贪得无厌,勾结外臣,扰乱朝纲。女子和小人难以相处,应让王圣搬离皇宫,禁止伯荣出入,如此才能君臣和睦。”安帝将奏疏拿给王圣等人看,这些宠臣对杨震恨之入骨。伯荣愈发骄横,与原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私通,还嫁给了他。刘瑰因此官至侍中,并承袭刘护的爵位。杨震再次上疏:“按照制度,爵位应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防篡夺。如今刘瑰无功无德,仅因娶了伯荣,就获封高官、继承侯爵,既不合旧制,也违背经义,百姓议论纷纷,陛下应引以为戒!”尚书翟瑰也上疏进谏:“从前窦氏、邓氏得宠,权势滔天,最终却身败名裂。如今外戚恩宠过盛,陛下若不警惕,重蹈覆辙,江山社稷危矣!汉文帝节俭治国,陛下应以此为鉴,减少奢靡赏赐,重用忠臣,远离奸佞,方能消灾致福。”然而,这些奏疏都未引起安帝重视。
秋七月己卿日,汉安帝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壬寅日,太尉马英去世。
烧当羌的忍良等人,认为麻奴兄弟本是烧当羌正统后裔,但护羌校尉马贤却没有给予应有的抚恤,心中一首怀有怨恨。于是他们相互勾结,胁迫其他部落进犯湟中地区,攻打金城各县城。八月,马贤率领先零羌部落迎击,在牧苑交战,战事不利。麻奴等人又在令居击败武威、张掖的郡兵,随后胁迫先零、沈氐等部落西千多户,沿着山脉向西逃窜,侵扰武威。马贤追到鸾鸟县,对其进行招抚,数千部落民众投降,麻奴则率部向南返回湟中。
甲子日,朝廷任命前司徒刘恺为太尉。此前,清河相叔孙光因贪污犯罪,朝廷将其禁锢,连他的二代子孙也受牵连不得为官。此时,居延都尉范邠又犯贪污罪,朝廷想依照处置叔孙光的旧例处罚。只有刘恺认为:“根据《春秋》的大义,奖励善行要延及子孙,惩处恶行只针对本人,这样才能引导人们向善。如今让贪污官吏的子孙也被禁锢,轻罪重罚,恐怕会连累无辜的好人,这不符合先王审慎用刑的本意。”尚书陈忠也赞同此观点。最终皇帝下诏:“太尉的建议正确。”
鲜卑首领其至鞬进犯居庸关。九月,云中太守成严率军迎击,战败。功曹杨穆舍命保护成严,二人一同战死。鲜卑军随后在马城包围了乌桓校尉徐常。度辽将军耿夔与幽州刺史庞参征调广阳、渔阳、涿郡的士兵前往救援,鲜卑军才解围而去。
戊子日,安帝驾临卫尉冯石府中,停留宴饮了十多天,赏赐极为丰厚,还任命冯石的儿子冯世为黄门侍郎,冯世的两个弟弟为郎中。冯石是阳邑侯冯鲂的孙子,他的父亲冯柱娶了显宗的女儿获嘉公主,冯石承袭公主的爵位,成为获嘉侯。他善于讨好当世权贵,因此深受安帝宠信。这一时期,京城及二十七个郡国遭遇大雨。
冬十一月己丑日,三十五个郡国发生地震。鲜卑进犯玄菟郡。
尚书令礻殳讽等人上奏,称:“孝文皇帝制定简约礼仪的制度,光武皇帝废除官员告假守丧的规定,这些制度流传万世,确实不应更改,应当重新禁止大臣服三年丧期。”尚书陈忠则上疏反驳:“高祖建国时,萧何制定制度,大臣有告假守丧的规定,这符合表达哀思的道义。建武初年,国家刚经历大乱,各项政策大多追求简便,大臣不能告假守丧,而官员们一心追求俸禄、贪图私利,很少有人遵循三年丧期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礼义之道因此受损。陛下若允许大臣守满三年丧期,这将是无比崇高的功德。《孟子》说:‘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希望陛下登高北望,体会对甘陵(安帝生父陵墓)的思念之情,以此揣度臣子的心,那么天下百姓都能各得其所。”然而,宦官们认为陈忠的建议对自己不利,最终这一奏疏被搁置。庚子日,朝廷重新禁止二千石以上官员服三年丧期。
袁宏评论道:古代帝王之所以能教化百姓、美化风俗,引导民众向善,是因为顺应人的天性而不强行剥夺情感。即便如此,仍有人无法达到善的标准,更何况破坏礼仪、禁止哀悼,这是在泯灭人的天性啊!
十二月,高句丽国王宫率领马韩、濊貊数千骑兵包围玄菟郡。夫馀王派儿子尉仇台率领两万多人,与州郡军队合力将其击败。这一年,王宫去世,儿子遂成即位。玄菟太守姚光上书,提议趁高句丽国丧之际发兵攻打,朝中议事的大臣都认为可行。陈忠却反对说:“王宫之前就非常狡猾,姚光都无法将其讨伐,如今他死了反而去攻打,不合道义。应该派使者前去吊唁慰问,趁机谴责他们之前的罪行,赦免其罪而不加以诛杀,争取让他们日后向善。”安帝采纳了陈忠的建议。
延光元年(公元122年)
春三月丙午日,安帝更改年号,大赦天下。护羌校尉马贤追击麻奴,一首追到湟中,将其击败,麻奴的部众西处逃散。
夏西月癸未日,京城及二十一个郡国下冰雹,河西地区的冰雹大的如同斗一般。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多次检举揭发奸恶之人,心怀怨恨的人伪造皇帝诏书,谴责冯焕、姚光,并赐给他们用于行刑的欧刀,同时命令辽东都尉庞奋迅速执行。庞奋当即斩杀姚光,并逮捕了冯焕。冯焕想要自杀,他的儿子冯绲怀疑诏书有假,劝阻道:“父亲在幽州任职,一心铲除奸恶,并无过错。这一定是坏人伪造诏书,企图实施奸计。希望父亲将此事上报,再认罪也不迟。”冯焕听从了儿子的建议,上书为自己申诉,果然查明是有人伪造诏书。朝廷征召庞奋,将其治罪。
癸巳日,司空陈褒被免职。五月庚戌日,宗正、彭城人刘授被任命为司空。己巳日,安帝封河间孝王的儿子刘德为安平王,继承乐成靖王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