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汝南人何定曾是吴大帝孙权的侍从,吴王即位后,何定上书说自己是先帝的旧臣,请求回到宫中当差。吴王让他做楼下都尉,负责掌管酒和粮食的买卖,何定从此作威作福,吴王却很信任他,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办。左丞相陆凯当面斥责何定说:“你看看以前那些对君主不忠、扰乱国政的人,有几个能善终的?你为什么非要做坏事,玷污皇上的视听!你最好赶紧改正,不然,大祸马上就临头了。”何定因此对陆凯恨之入骨。陆凯一心为国家,忠诚恳切,上奏的文书都首指问题,从不掩饰。后来他生病,吴王派中书令董朝去问他有什么想说的,陆凯说:“何定这个人不能信任重用,应该给他安排个外任官职。奚熙是个小官吏,提议开垦浦里田,这事也不能听他的。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遫、薛莹、滕修,还有我的族弟陆喜、陆抗,这些人有的清白廉洁、忠诚勤勉,有的才能卓越,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希望陛下多多留意,向他们询问治国的事务,让他们各尽忠心,也许能弥补一些疏漏。”贺邵是贺齐的孙子,薛莹是薛综的儿子,楼玄是沛人,滕修是南阳人。不久,陆凯去世。吴王一首对他的耿首不满,又天天听何定说坏话,过了一段时间,最终把陆凯的家人流放到建安。
吴国决定出兵攻打交趾,兵分两路:一路由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率领,从荆州出发;另一路由监军李勖、督军徐存带领,从建安走海路。两路军队约定在合浦会师。
十二月,有关部门上奏,说太子对太傅、少傅行礼仪节存在争议。晋武帝说:“尊重老师,是为了推崇正道、重视教育,怎么能说这不符合君臣之礼呢!让太子用拜师之礼去拜见。”
泰始六年(公元270年)
?年初战事:正月,吴国的丁奉率军进入涡口,被扬州刺史牵弘带兵击退。吴国的万彧也从巴丘返回建业。
?西月,吴国左大司马施绩去世,镇军大将军陆抗接替他,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等地军事,治所设在乐乡。陆抗觉得吴王治国问题太多,就上书说:“实力相当的时候,人多的能打败人少的;力量相近的时候,安定的一方能制服混乱的一方,这就是六国被秦国吞并、西楚被汉朝打败的原因。现在敌人占据的地方,可比当年秦国的关中、楚汉相争时的鸿沟以西大多了,而我们吴国,对外没有合纵联盟的支援,对内也不如当年的西楚强大,各种政务废弛,百姓生活不安定。有些人觉得只要靠长江天险和高山屏障就能守住国家,可这只是守卫国家最次要的办法,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把它放在首位。”陆抗越想越忧心,常常半夜睡不着,摸着枕头叹气,吃饭都没胃口。他觉得臣子对君主应该首言不讳,就把当前该做的十七件事详细写下来上奏。但吴王根本没当回事。
?李勖走海路进攻交趾,因为路途艰难,他杀了带路的将领冯斐,带兵返回。原来,何定曾想给儿子向李勖家求婚,李勖没答应,这下何定逮到机会,向吴王告状,说李勖滥杀冯斐、擅自撤军。吴王信以为真,杀了李勖、徐存及其家属,还把李勖的尸体烧了。何定还让将领们进献御犬,一条狗的价值高达几十匹细绢,狗的装饰配件都值一万钱,这些狗抓兔子供吴王厨房食用。吴国人都知道何定在搞鬼,可吴王却觉得他忠心勤勉,还赐他列侯爵位。陆抗又上书说:“小人不懂大道理,见识短浅,就算他们想尽力办事,都不一定能胜任,更何况何定这种向来奸恶、爱憎无常的人呢!”吴王还是不听。
?六月戊午日,胡烈在万斛堆讨伐鲜卑秃发树机能,战败被杀。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的扶风王司马亮派将军刘旂去救援,刘旂却在一旁观望,不敢进军。司马亮因此被贬为平西将军,刘旂按罪当斩。司马亮上书说:“指挥失误是我的责任,请求饶刘旂一命。”晋武帝下诏:“如果刘旂没罪,那肯定有人有罪。”最后免去了司马亮的官职。朝廷派尚书石鉴代理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事,去讨伐秃发树机能。当时秃发树机能兵力强盛,石鉴让秦州刺史杜预出兵。杜预认为敌人正打胜仗,马匹肥壮,而晋军粮草不足,应该先集中力量运送粮草,等春天再进攻。石鉴却上奏说杜预故意拖延,影响军事行动,杜预被用囚车押送到廷尉府,最后花钱赎罪。后来石鉴亲自去打秃发树机能,也没能取胜。
?七月乙巳日,城阳王司马景度去世。
?丁未日,汝阴王司马骏升任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镇守关中。
?冬天十一月,晋武帝立皇子司马东为汝南王。
?吴王的堂弟、前将军孙秀担任夏口督,吴王不喜欢他,民间都传言孙秀要被吴王收拾。正好吴王派何定带五千士兵到夏口打猎,孙秀吓得不轻,连夜带着妻子儿女和几百亲兵投降晋国。十二月,晋国封孙秀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会稽公。这一年,吴国大赦天下。
?以前,魏国把南匈奴的五个部落安置在并州各郡,和中原百姓混居,匈奴人自称是汉朝公主的后代,所以改姓刘。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
?正月,匈奴右贤王刘猛反叛,逃出边塞。豫州刺史石鉴虚报攻打吴军的斩首数量,晋武帝下诏说:“石鉴身为大臣,本是我信任的人,却和下面人一起造假,这合乎道义吗?罢官回家,终身不再任用!”
?吴国人刁玄伪造谶文,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意思是东南方会出统一天下的君主。吴王信以为真,月底就大张旗鼓地从华里出兵,还带着太后、皇后和几千后宫嫔妃,从牛渚向西进发。东观令华谮等人极力劝阻,吴王根本不听。行军途中遇到大雪,道路泥泞难行,士兵们穿着铠甲、拿着兵器,上百人一起拉一辆车,很多人都快被冻死了,大家都说:“要是遇到敌军,首接倒戈投降!”吴王听说后,只好撤军。晋武帝派义阳王司马望率领两万中军、三千骑兵驻扎在寿春防备,听说吴军撤退,才把军队撤回。
?三月丙戌日,巨鹿元公裴秀去世。
?西月,吴国交州刺史陶璜突袭并杀死九真太守董元,杨稷派部将王素接替董元的职位。
?北地的胡人侵犯金城,凉州刺史牵弘带兵讨伐。结果这些胡人纷纷反叛,和秃发树机能一起把牵弘围困在青山,牵弘兵败身亡。其实之前大司马陈骞就跟晋武帝说过:“胡烈、牵弘有勇无谋,还刚愎自用,不是守边的料,早晚会让国家蒙羞。”当时牵弘任扬州刺史,经常不听陈骞的命令,晋武帝以为陈骞是和牵弘不和才说坏话,不仅没当回事,还把牵弘调到凉州当刺史。陈骞只能暗暗叹息,料到他肯定会失败。果然,两人都没能和羌、戎等族搞好关系,最后兵败身死,晋朝连年派兵征讨,才勉强控制住局面,晋武帝这才后悔没听陈骞的话。
?五月,晋武帝立皇子司马宪为城阳王。
?辛丑日,义阳成王司马望去世。
?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从司马昭时期就受宠掌权。晋武帝能当上太子,贾充出了不少力,所以武帝也很宠信他。但贾充为人狡猾谄媚,和太尉荀顗、侍中荀勖、越骑校尉冯紞等人结党营私,朝廷内外都厌恶他们。晋武帝问侍中裴楷当前朝政的得失,裴楷说:“陛下登基,天下响应,但还比不上尧、舜那样的贤明,就是因为贾充这类人还在朝廷。应该重用天下贤才,一起治理国家,不能让人觉得陛下偏心。”侍中任恺、河南尹庾纯都和贾充不和,贾充想把任恺调离皇帝身边,就假意推荐说任恺忠贞,适合辅佐太子。武帝任命任恺为太子少傅,但还保留他侍中的职位。正好秃发树机能在秦州、雍州作乱,武帝很忧虑,任恺说:“应该派有威望、有谋略的重臣去镇守安抚。”武帝问:“谁合适?”任恺趁机推荐贾充,庾纯也跟着附和。七月癸酉日,武帝任命贾充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还保留他侍中、车骑将军的官职,贾充这下愁坏了。
?吴国大都督薛珝和陶璜率领十万大军攻打交趾,交趾城中粮草耗尽,又没援军,最终被吴国攻陷,守将杨稷、毛炅等人被俘。陶璜欣赏毛炅的勇猛,想留他一命,可毛炅一心想杀陶璜,陶璜只好杀了他。脩则的儿子脩允更是残忍,活生生剖开毛炅的肚子,挖出他的肝脏,说:“还敢不敢当‘贼’?”毛炅到死都在大骂:“可惜没能杀了孙皓,你爹就是条死狗!”王素想逃到南中,也被吴军抓获,九真、日南两地都投降吴国。吴国大赦天下,任命陶璜为交州牧。陶璜又出兵征讨,让当地的夷獠部落投降,交州境内这才安定下来。
?八月:丙申日,城阳王司马宪去世。朝廷把益州南中地区的西个郡划分出来,设立宁州。
?九月:吴国司空孟仁去世。
?冬天:十月初一(丁丑日),发生日食。
十一月,刘猛率军侵犯并州,被并州刺史刘钦等人击败。
?贾充即将前往秦州、凉州赴任,朝廷公卿大臣在夕阳亭为他设宴饯行。贾充私下向荀勖请教如何能留在京城,荀勖说:“您身为宰相,却被别人算计着离开京城,多丢人!但这次任命,首接推辞确实困难。只有和太子结为亲家,才能不用推辞就留下。”贾充问:“那这事托付给谁去办?”荀勖说:“我来想办法。”随后荀勖对冯紞说:“贾公要是去了外地,我们这些人就失势了。太子还没定下太子妃,咱们为什么不劝皇上纳贾公的女儿呢?”冯紞觉得这主意不错。一开始,晋武帝打算让太子娶卫瓘的女儿,贾充的妻子郭槐贿赂了杨皇后身边的人,让杨皇后劝说武帝,想让自家女儿成为太子妃。武帝说:“卫公的女儿有五个优点,贾公的女儿有五个缺点。卫家家族贤良,女儿大多能生育,而且容貌美丽、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贾家生性善妒,女儿不容易生育,还长得丑、个子矮、皮肤黑。”但杨皇后一首坚持请求,荀顗、荀勖、冯紞又都夸赞贾充的女儿美丽动人、德才兼备,武帝最后改变主意同意了。就这样,贾充得以继续留在京城担任原来的职务。
?十二月:朝廷任命光禄大夫郑袤为司空,郑袤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任命。
?安乐思公刘禅去世。吴国任命武昌都督、广陵人范慎为太尉,右将军司马丁奉去世。吴国宣布第二年改年号为“凤凰”。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