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很瘦,整个人透着股弱不禁风的劲,皮肤白得不像话,估计从事的是办公室工作,但看他不修边幅的样子,又不太像。
“我是个诗人。”马克坐下,郑重其事地说道。
听到了个上世纪的名词,周原愣了一下,长年累月的记者训练都没能让她当下给出恰当的反应,但好在对方主动打破了沉默:
“你知道么,现代诗已经失去了灵气。”
“您为什么这么认为?”
“大家都不再尊重生命的本源,在我看来,只有生命力才该是所有表达欲的源泉。”
“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人们描述世界的目的,应该是表现自我,我认为当代的诗歌应该进行一次大的改革。”
周原搜寻了一下脑海中关于现代诗的库存,发现为0,只好先静静听马克说自己的见解。
“要把那些虚伪的东西全部去掉,诗歌应该直面我们内心的欲望,周记者,你懂吗?欲望。”
“咳咳……我觉得您说的很有见地。”
马克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把微信收款二维码亮了出来。
周原转账了1500元。周原叫了两杯咖啡,两人都喝了一口后,她开口问道:
“听说您和裴晨是认识很久的同学?”
“对,小学就认识了,后来升的同一所初中。城东中学00届么。秦老师说你在找认识裴晨的人,要做一个纪录片。不过你为什么要找她啊?她有什么特别吗?”
马克又嘬了口咖啡。
这个人居然不知道裴晨是网红?不过也正常,周原想,现如今的媒介传播和过去的电视时代完全不同了,从大众传媒到分众传媒,而到了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已经可以说形成了“信息茧房”,每个人都被大数据包括在自己的圈层中,对这个圈层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甚了解。
像过去那样大众偶像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是各领风骚。别说像裴晨这样500万粉丝的博主,就算是拥有5000万粉丝,也不一定是人尽皆知,”网红“的圈层割裂尤其严重,就算你拥有5000万粉丝追随,剩下的13亿5000万人,则可能连你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想到这,周原反而觉得放心了很多,这样子问出来的消息,说不定要更加准确。
“我可能没有和秦老师表达清楚,其实是我们公司,想要给优秀员工做一个个人纪录片,一边作为我们企业的内宣,另一方面也是送给员工的一个惊喜,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