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趟考察随队的记者,也是知名自媒体人,之前在自媒体平台上做了一档访问节目,是关于100个不同职业女性的访问。
黎湾不是爱出风头的性子,比起抛头露面,她更愿意在实验室跟一堆仪器设备和石头打交道。只是这次,组织上有意对科考行动进行正向宣传,而登录南极大陆进行地质考察的女科研人员不多,黎湾形象讨喜,毫无疑义成了任务指定人选。
好在这档节目本就是她日常的下饭节目,比起中规中矩的采访,更多的是以朋友间闲聊的方式,从多个维度去了解那些女性生存状态和成长心路,非常治愈。
自己能成为这个节目某期的主人公,也算是种荣幸。
“那怎么办?就这路况,四只脚都不见得走得稳当,摔一跤就麻烦了,形象哪有命重要。”
黎湾不在意的拍了拍手,一屁股坐在脚下的石碓上,从背篓里掏出她的工具三件套——罗盘、地质锤、放大镜。
“你要开始了吗?”
王思源从坡下爬上来,气喘吁吁的站不起身,见她手里那堆工器具,着急的把设备搁置在石堆,反手就往包里翻找三脚架。
这次时间紧任务重,不太可能在作业中途留时间做采访,黎湾答应的前提条件就是不能耽误他们的采样工作。
所以只能在作业的间隙,见缝插针的聊几句。
李周延见他着急,默默主动接过他的背包,“我来吧,你歇口气。”他在一旁找好拍摄角度,搭起三脚架,又顺便帮王思源把保温杯递过去。
惹得王思源连连感激的夸他绅士。
“我这次采集的对象是冷却的岩浆岩,我会从中分析微量元素、同位素等等,了解它的成分,进而探讨地幔演化。”
黎湾捡起地上的一块其貌不扬的灰青石头,拿锤子专心的敲岩石表皮,“地球是一个圈层结构,它表面是坚硬的地壳,然后是地幔、再往里是地核。打个不特别贴切的比喻,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一样,我研究的对象就是蛋清部分的深部地幔。”
半刻,像是意识到自己滔滔不绝说得太复杂,又重新精简总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解读岩浆记录,来描述地球故事。”
“那你采集样品有什么要求呢?”王思源问。
“必须是原位的岩石,以及能不能代表原本的岩浆事件。若是从别处滚过来的就没有研究价值。”
她把手里的石块递给王思源,指着内里某处纹理解释道:“像这种我就不需要,滚石、砾石、鹅卵石这些都不能作为研究样品。石变或是风化很严重的,测出来元素含量不准。”
王思源对这方面没有研究,也不太能理解黎湾说的专有名词,但黎湾递给他这块石头花纹特别,刚刚被她用锤子刨开小块岩皮,里面露出的纹理依旧清晰,应该是经年冲刷和风化才会形成的痕迹。
至少观赏价值不错。
“你手里那块估计得有一百多万年了。”
旁边的李周延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冷不丁的提了句,“说不定是陨石过来的。”
“真的假的?”
王思源闻言眼睛瞬间亮了亮,吃惊之余,欣喜溢于言表,“一百多万年的陨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