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珍馐阁中来了一个穿着打扮不俗的中年人,那人匆匆点了四道菜,端起碗,就是一阵风卷残席,四道菜两碗饭,不出片刻就光盘了,直至结账时,一摸,钱包没了。那时,正值下午,珍馐阁内没有什么人,一时间,秋竹、晓阳、文泉六只眼睛齐刷刷地看向面露窘色的中年男人。可能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男人有些手足无措,开口就说,钱袋掉了,一会儿就让人把钱送过来。这话秋竹可不信,因为珍馐阁两天前,就有一个人点了好几个菜,吃完后也说什么钱被偷了,一会让人送来。敢情,骗子都是一个套路呀。
于是,小丫头拦着人,不让走。连文泉劝说都不管用。
前面的声音惊动了一直待在后厨的柳筱月,她看着男人的眼神、举止也不像什么骗子。再说,四个菜加起来统统也没多少钱,说了一句,“我相信你!”就让男人离开了。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吃饭不带钱的男人成了珍馐阁日后最大的靠山,谁也没想到这个男人是先帝最小的儿子,也是当今唯一还在京城的弟弟——文王。更是同今上感情最深的弟弟。文王曾带过兵,打过仗,如今,国泰民安,交了兵权后,在京做了一个闲散王爷。话说,王爷怎会跑到井子胡同?还不是为了追他那匹“金毛”,直至追到后,看见十米外有家饭馆,正好饿了,就把金毛拴在了一棵柳树上,自己则走进了珍馐阁,于是,就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要说,珍馐阁能走到今天是柳筱月的美食讨得众食客的欢心,从而在燕京站稳了脚,更重要的是背后有文王这棵大树撑腰。文王又对外宣称珍馐阁是他的产业。
试问,谁敢动皇上弟弟——文王的饭馆?嫌命长了吗?
正值正午,也是珍馐阁一天之中最忙的时刻。
每到新菜品出炉时,珍馐阁就要提前预定,一楼是纯粹吃饭的,视野开阔,畅通无阻,二楼和三楼都是包间,既方便官员谈事,也方便小姐夫人聚餐,不但隔音效果极好,装修也不一般,既雅致有讲究,价格还有点小贵,不过,达官贵人可不在乎,越贵越好,那才能配得上他们的身份。
又是三月一次的菜谱更新,预定的订单都排到了十天以后。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珍馐阁火了,柳筱月也跟着火了,人人都知道柳老板年芳十八,还是未嫁之身。
虽不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但行情也不差!
一时间,求娶之人也是络绎不绝。而正主柳筱月可没打算考虑这件对她来说无关紧要的事,她正看她经营她的隐线生意——海上贸易。
刘三信中说:“老干妈”卖得好,没等下岸就一抢而空,他又运回来一些宝石、玻璃制品。
看来,和聚宝楼的合作又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了。
他来了
作为一个美食家,柳筱月从未想过经营海上生意,机缘巧合之下,她又一次和长风镖局合作,但没想到长风镖局的大老板竟是曾经她在邺城扛码头时听过的沈老板沈潜。
作为大燕第一皇商的沈老板沈潜,多年来一直经营着海上贸易。整个大燕的通商口岸不是朝廷在经营,而是把经营权卖给了沈潜,沈潜再把得到的利润上缴国家。
对于他每年上缴的税银,朝廷十分满意,因此,他在朝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他每年都会偷偷地把一些银两、珠宝充入给皇帝的私库,因此,皇帝在各个妃嫔的心目中是“有钱”形象。
而抱着把“老干妈”“麻辣金针菇”“酱香腐竹”等即食休闲食品,运到江南各地试试看的柳筱月,正巧在雇佣长风镖局时,被沈潜慧眼识珠地买下了。从此,也为两人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第一批即食食品,被运出大燕,没想到,海外市场接受能力这么好,本来是无心插柳的一件事,却变成了海外人除了布匹、粮食以外最受欢迎的物品。
为了能长期得到供应,沈潜和柳筱月签订了合同,扣除成本、人工、运费,柳筱月六成,沈潜四成。随着时间推移,两人合作的食品,也不局限于即食食品,还有一些咸鸭蛋、火锅底料、肉脯之类的食品,这些食品在海外供不应求,经常断货。无奈,柳筱月只好又让文泉买下郊区的一块地,建了一个食品厂,目前由柳呈志坐镇,柳氏协助管理,两人将食品厂管理的井井有条。不到两个月,食品厂就走向了正轨。
卖出,买入,转手就赚了不少钱。
随着生意的扩大,人手变得紧张,于是,鹿儿山上的小伙子们和刘三一起和沈潜的人跑海,他们经常带回来一些稀有产品,再卖出,这次,运回来的珠宝就和聚宝楼合作上了。
坐在舒适的转转椅上,柳筱月感觉如今像做梦一样,三年的时间,没想到她能赚来一百万两白银,什么概念?折合人民币约一个亿,这简直有一种到达人生巅峰的感觉。有时,她也在想,她一个美食家怎么喜欢上了赚钱的感觉,想来,是因为那个人缺钱吧!
三年,贫瘠之地,蛮夷之县,在他的治理下,硬生生地成了大燕的模范县,民生、治安得到了天翻地覆的改善。
当地的民众,也终于过上了有吃有穿的日子。对朝廷缴纳的税银也是大燕最整齐的县。看来,撕去野蛮的标签,就差一个有为之人。
次日,果然听到了关于他的消息,从七品县令到大理寺少卿,这升官速度可谓是神越级,怎能不成为众人讨论的对象呢?
羡慕嫉妒恨,人之常情,谁让他升官速度,大燕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