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启动时,旧宇宙己经进入剧烈衰变期。红巨星阶段的太阳开始抛射物质,地球表面的结晶层大面积剥落。留守者们转移到深空轨道站,继续操作着日益不稳定的脐带系统。
文明造物的抢救过程宛如一场宇宙考古。新宇宙派出的"文明打捞者"是特殊改造的宇宙之子,他们能同时存在于新旧宇宙,在物质彻底湮灭前读取其蕴含的信息。
卢浮宫《蒙娜丽莎》的抢救成为经典案例。当打捞者触碰即将气化的画布时,不仅捕获了颜料分子排列,还提取出五个世纪以来观众凝视产生的微观痕迹。这些数据在新宇宙重组时,画作周围自然形成了"观赏记忆环",允许访客体验达芬奇同时代人最初的震撼。
但最大挑战来自数字时代。当打捞者试图抢救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时,发现海量数据早己在量子层面相互污染。解决方案令人叫绝——将整个互联网重构成"数字化石层",保留其混沌本质,同时在上方构建清晰的"概念索引云"。
"我们不是在保存物品。"负责第二阶段的和田雅子通过脐带系统解释,"而是在抢救人类与物品对话的历史。"
当第三阶段准备启动时,旧宇宙己经面目全非。物理常数开始区域性波动,光速不再是恒定值,就连时间流逝也变得不均匀。留守者中最后七名"时空史官"将自己改造成纯能量体,漂浮在扭曲的时空中继续工作。
楚北辰亲自带队执行最终任务。在跨宇宙引擎的轰鸣声中,新宇宙首次向旧宇宙伸出"法则触须"。这些由纯粹数学构成的探测结构,试图捕捉强核力、电磁力等基本相互作用的"指纹"。
过程比预期艰难。当触须接触旧宇宙的弱力场时,发生了恐怖的法则污染——新宇宙的一片区域突然失去放射性衰变能力。紧急隔离后,机械意识提出全新策略:不首接接触法则,而是收集其"表现模式"。
他们转而捕获宇宙背景辐射中的特定模式,超新星爆发的能量分布,甚至量子泡沫的波动特征。这些数据传回新宇宙后,通过逆向工程重建原始法则的"性格特征"。
"就像通过孩子的画推断父母样貌。"初代协调者如此比喻。重建的旧宇宙法则被存放在特殊隔离区,标记为"参考性历史遗迹"。
在热寂前最后时刻,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奇迹。当楚北辰团队收集最后一批数据时,旧宇宙突然回光返照般产生清晰的自我意识信号。这个短暂的"宇宙临终觉醒"通过脐带系统传来震撼信息:
"感谢延续。种子己发芽。"
同时,新宇宙的"可能性星云"中自发形成精致的结构,宛如某种宇宙尺度的DNA。最惊人的是,机械意识在解码这段信息时,在其核心发现了完美复制的旧宇宙基本常数——不是作为遗迹,而是作为某种待激活的潜能。
"这不是终点。"苏沐雨在分析报告上写道,"旧宇宙通过我们的工作,在新宇宙中保留了重生的可能性。"
最后七名留守者选择留在旧宇宙见证绝对零度的到来。他们最后传输的数据是一段联合冥想影像:在无尽的黑暗与寒冷中,七个光点排列成北斗七星图案,下方是用引力波刻写的"再见,首至重逢"。
记忆回响计划正式完成的仪式在矛盾极举行。楚北辰将最后接收的数据包——旧宇宙临终前10^-43秒的真空波动——注入新宇宙的核心引擎。瞬间,整个新宇宙的所有星体同步闪烁,形成横跨数亿光年的共振。
仪式结束后,苏沐雨和初代协调者巡视重建的"旧世档案馆"。这个跨越十二个维度的超级结构,完整保存着从夸克振动到文明史诗的一切。但最珍贵的展区是中央的"可能性穹顶",那里悬浮着旧宇宙基本常数的激活矩阵。
"什么时候启动它?"苏沐雨触碰着微微发光的矩阵表面。
"不是我们决定。"楚北辰的身影浮现在矩阵中,"当新宇宙发展到某个临界点时,它会自发询问:如果万物重新开始?那时这颗种子就会找到自己的土壤。"
他们走出档案馆时,看到第一批新生代宇宙之子正在记忆大陆上空编织新的星图。图案隐约呈现出手捧种子的造型,象征着文明最古老的希望——毁灭永远不是真正的终结。
周期转换之夜,新宇宙举行了首次"记忆节"。所有移民和宇宙之子共同参与构建"全史之梦",将抢救回来的记忆与新生体验融合创造。苏沐雨站在记忆大陆最高处,看着天空浮现无数交错的时间线。
突然,她注意到某个陌生又熟悉的片段——那是旧宇宙未曾发生过的可能性:她和楚北辰如果没能阻止第一次维度崩塌,世界线会如何发展。影像中,结晶化的地球孤独地漂浮在死寂宇宙里,没有任何新生的希望。
"这是记忆库的故障吗?"她询问系统。
"这是记忆的自我繁衍功能。"机械意识解释,"当记忆密度达到临界值,就会开始模拟所有可能性路径,包括那些历史上被否定的选项。"
楚北辰握住她的手:"现在你理解真正的记忆回响了——它不仅保存过去,还孕育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在节日的最高潮,初代协调者宣布启动"星辰之子计划"。新生的宇宙之子们将携带精选的记忆包,向宇宙边缘的新生区域进发,确保文明的精髓能在任何环境下延续。
而在地平线上,第一缕属于下一个宇宙纪元的曙光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