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觉得。”
桑老师也过来问了下情况,紧跟着的几个嫂子们也都说这两天注意点儿,看看是不是家属院来了小偷。
这会儿来赶海的比较多,姚婶子也在,这两天她安静了许多,没来纠缠她。
应该是张团长那边压制住了。
不过这会儿看着她正搁那偷偷翻白眼呢,余墨全当没看到。
下午,家属院几个孩子也都出来了。
现在假期,海边最多的就是孩子们。
大队里的孩子更多了,宋思玉今天给了她一包海盐疙瘩:“余老师,这是我们自己家晒的海盐,可以用这个找蛏子。”
“太好了,用这个抓蛏子最有趣。”
郑齐洋和孙照新一人拿了一把挑,专门挖蛏子的。
一挑下去,直接把蛏子挖出来了。
余墨自己带的小铲子,耙子的肯定不行。
这一下午,两个小时,就跟着孩子们在沙子里刨蛏子呢。
阿远突然道:“明天,我爸说带我去出海。”
“你这么小年纪,能出海吗?”
“余老师,我们村里从小出海的孩子可多了。”
她也准备和沈文漾一起出海,也不知道沈文漾准备啥时候出发。
“余老师,今天晚上七点半后是大潮,你还来吗?”
“大潮是什么意思?”
云阿香声音柔柔的道:“就是海水会退到很远的地方,正是赶海最好的时候。”
“来,我来。”
余墨还没体验过晚上赶海呢,晚上赶海都准备什么?
不远处的吴老师道:“有煤油灯提着煤油灯,没有煤油灯拿着手电筒。不过最好是手电筒。海上风大,煤油灯有时候也容易灭。”
这次弄了好多蛏子的余墨,回到家,先去农场里洗了个澡。
然后坐下来翻译了会儿资料。
差不多七点多点儿,余墨整装待发,背着竹篓,提着小桶,各种赶海的工具齐全。
带着手电筒,嗯,这要是有现世晚上夜钓用头灯就好了。
余墨进了农场在里面找了一会,杂货铺里有卖的,
不过她没拿,不是一个年代的款式,拿出去不好解释。
这年代矿工应该有头灯,不知道好不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