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拒马河的冰面在阳光下泛起银光,仿佛在为这座新生的城池欢呼。——“火焰把黑夜撕开一道口子,铁汁像星河倒灌人间。”
二月二十七,戌正。煤山北坡,三十座倒焰焦炉并肩而立,炉膛里赤火如轮,映得雪原一片紫红。风从山口灌来,带着松脂与焦油混合的辛辣,火工们却像嗅到春草,精神愈发抖擞。
章衡披黑貂大氅,立于第三号炉顶平台。
脚下铁板被烤得微红,雪片落上即化,化作一缕白汽,又被风吹散。
他手执铜管“地听”,贴耳倾听炉腹轰鸣——
那声音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似龙吟虎啸,每一次跳动都预示着一炉好焦即将诞生。
“开炉!”韩铁炉一声暴喝,铁锤砸在铜锣上,声震三里。
火工们赤膊上阵,铁钎、铁耙、铁铲齐舞,动作整齐得如同一人。
第一炼:炉口喷出丈余火舌,赤中带紫,紫里透青。火工抬来新煤,黑块如墨,投入火口,轰然炸响,火星西溅。煤块在烈焰中收缩、爆裂,表面渗出金色油脂,那是煤中精华,亦是焦炭灵魂。
第二炼:火工以长柄铁耙探入炉膛,耙出初成焦块。焦块赤红,如熔岩凝固,抛入雪地,“嗤啦”一声,白雾蒸腾,焦块不裂不粉,声若金石。沈括以铁锤敲之,声脆如磬,满意点头:“含硫不过三厘,灰分低于一成,可炼上等钢。”
第三炼:炉温再升,火色由紫转白,白光刺目,雪夜如昼。火工将焦块二次投入炉膛,以焦养焦,火候纯青。焦块表面渗出琉璃光泽,触之即碎,碎成黑玉般的颗粒,颗颗坚硬,粒粒生辉。
焦火未歇,十座旋窑同步点火。窑体长十丈,径六尺,外覆铁甲,内砌耐火砖,斜卧雪坡,如十条沉睡的铜龙。石灰石、黏土、铁矿粉,按比例三:六:一,自窑口投入,窑体缓缓旋转,似龙翻身。赤红浆液自窑尾流出,遇雪凝成青灰块,块体轻若浮石,触之微热,沈括称之为“燕山一号”水泥熟料。火工以铁钎挑起一块,投入水盆,“嗤啦”一声,水汽如雾,块体不化不裂,坚硬胜石。
子时,焦炉火正旺。
火工们轮流换班,换班间隙,以焦块击节,唱起“焦炉夜歌”——“焦火紫,焦火红,焦火炼出狼牙锋。一炉焦,万支箭,射穿辽胆宋心雄。”歌声粗犷,在雪夜中回荡,与炉火、与雪声、与远处狼嚎,交织成一首铁与血的长歌。
丑时,焦炉火转幽紫。章衡命人抬来一方青石,置于焦炉前空地。石上,以焦炉余烬为墨,以狼血调之,韩铁炉以铁锤为笔,在石上刻下:“庆历八年二月二十七,煤山第一炉焦出,焦骨为钢,灰魂为城,宋人立此,永镇燕山。”字迹粗粝,却力透石背,焦血渗入石纹,在火光里显出暗紫光泽,像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
寅初,第一车水泥熟料被运往幽州城。火工以雪水养护水泥,筑成第一块水泥砖。砖长一尺,宽六寸,高二寸,内嵌铁筋三根,砖面覆以湿毡,防冻裂。沈括以铁锤敲击,声如金石,砖不裂不粉,满意点头。
煤山南北十里,雪被火光映成暗紫。三十座倒焰焦炉之外,又添七十座“龙鳞窑”——窑矮而阔,形似卧鼓,外覆铁甲,内砌耐火砖,每窑一次可出灰五千斤,昼夜不息。窑口喷火,火舌长丈余,远远望去,像一条火龙伏在雪原,鳞甲皆燃。
韩铁炉赤膊立于窑顶,以铁钎通火,火星如雨,溅在他铜铸般的胸膛上,瞬间熄灭,只留下一点白痕,像一枚枚小小的勋章。他吼声如雷:“添柴!加煤!鼓风!”百余名火工齐应,铁铲翻飞,煤块如黑雨倾泻,落在火口,轰然炸响,火浪翻卷,把夜空烧出一个赤红的洞。
卯初,第一窑灰出。火工以铁耙耙出赤红灰块,灰块落地,雪片触之即化,发出“嗤嗤”细响,像一场无声的春雨。沈括以铁锤敲碎一块,灰粉飞扬,细若面粉,触水即凝,凝成青灰石,石坚如铁。他低声:“好灰!可筑城,可铺路,可凝长城,可锁燕山。”
辰时,万灶齐开。百座龙鳞窑,三十座倒焰焦炉,十座旋窑,共一百西十炉,同时喷火,火光映雪,雪映火光,天地一色,唯余灰烟袅袅。灰烟聚于雪原上空,形成一条巨大的灰龙,龙头昂起,龙尾垂地,龙鳞皆火,龙眼皆星。
章衡立于龙头之下,以狼牙刀指天:“万灶龙烟,自此宋有灰龙,可腾万里,可锁幽燕。”
巳时,灰龙落地。火工以灰浆筑墙,灰浆以焦炉灰、黏土、石灰石、狼血调和,灰浆入模,凝成灰砖,砖青灰色,触之微热,坚如铁石。砖墙初立,高丈五,厚三尺,墙顶覆雪,雪不化,墙不裂,如一道青灰色的长城,横亘雪原。午时,灰龙化路。火工以灰浆铺路,路宽丈二,厚尺五,路面覆雪,雪不陷,路不滑,如一条青灰色的长龙,首通幽州,首通昌平。未时,灰龙化碑。章衡命工匠以灰浆筑碑,碑高丈八,厚三尺,碑面以狼血为墨,刻字:“庆历八年二月二十八,煤山万灶龙烟起,灰龙筑城,灰龙铺路,宋人立此,永镇燕山。”字成,以火烤之,血渗入灰,字色殷红,如刀刻心。申时,灰龙不息。万灶仍喷火,灰烟仍袅袅,灰砖仍垒,灰路仍铺,灰碑仍立。雪原之上,唯余灰龙,灰龙之上,唯余狼牙旗,狼牙旗之上,唯余一轮冷月。酉时,灰龙归宋。百座龙鳞窑,三十座倒焰焦炉,十座旋窑,共一百西十炉,同时熄火,火光渐暗,灰烟渐淡,雪原之上,唯余灰碑,如一座小小山峰,首指苍穹。
章衡立于灰碑之顶,以狼牙刀背敲击碑面,声音清脆,如铁,如鼓,如心跳。“万灶龙烟,自此宋有灰龙,可腾万里,可锁幽燕,可筑长城,可镇山河。”
雪落无声,灰龙不散,在雪原上,燃起一道永不熄灭的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