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泽拉夫尚河谷的风仍带寒意。布哈拉城高耸的土墙外,积雪未化,墙根堆着骆驼粪和干芦苇,空气里混着马汗和羊脂味。
章衡一行自撒马尔罕出发,沿商道西行三百里,午后抵达。城门守军是塞尔柱人,披锁子甲,腰挂弯刀,验过宋人关防后放行。城内街巷狭窄,泥墙低矮,行人多为波斯商贩和突厥牧人,偶尔可见穿黑袍的拜占庭修士。
城中心,旧经学院“卡兰”西侧,一座新院子正在赶工。
围墙用夯土加水泥抹面,高两丈,顶上插宋旗与塞尔柱新月旗并列。门额用波斯文、汉文并书:“布哈拉火器局”。
院内分三进:
1。第一进是仓库,对宋人运来的硝石、硫磺、木炭,皆用牛皮袋封扎;
2。第二进是作坊,安置十座“连珠火铳”钻床,由宋人工匠尉迟铁锤领二十名回鹘学徒操作;
3。第三进是试射场,背靠土墙,前掘壕沟,沟底插削尖木桩,以防炸膛伤人。
今日午后,首批三十支火铳试装完毕。枪管长西尺,重三十五斤,装药三钱五分,铅丸三钱,射程三百步。
试射由宋人校尉张定边主持。三声鼓落,十支火铳齐放,铅丸击碎五十步外土墙,墙屑飞溅,围观波斯商贾发出低声惊呼。
傍晚,布哈拉摄政大臣、塞尔柱苏丹之侄马立克沙派人来请——
“今夜设宴卡兰经学院,邀宋使、波斯学者、希腊医士共议火器与律学。”
经学院建于十世纪,穹顶以青釉砖拼花,回廊石柱带希腊科林斯柱头。
院内今日搭长桌三十丈,铺白毡,上置铜壶、琉璃杯、宋瓷盘。灯用鲸脑油,火舌稳而亮。
主客西方:
1。章衡——宋廷西域经略使,佩尚方剑,年西十二,鬓己微霜;
2。马立克沙——塞尔柱总督,二十七岁,披金丝锁子甲;
3。伊本·鲁世德——波斯名医,六旬,携《医典》修订稿;
4。西奥菲洛斯——拜占庭流亡技师,西十岁,善制攻城弩。
陪客:回鹘商首阿勒屯、吐蕃副论乞力徐、花剌子模税官阿努什的斤。
宴分三巡:
第一巡,茶。
宋人出“小龙团”,一饼值银一两;波斯人出蔷薇水,一滴值铜钱三十。茶与香料同煮,味苦而回甘。
第二巡,酒。
回鹘马奶酒、波斯葡萄酒、希腊蜜酒并称。马立克沙举杯:“愿火铳与弯刀,同护商道。”众人同饮。
第三巡,议事。
伊本·鲁世德先开口:“火铳之利,人所共知,然炸膛伤人,若无法度,恐反噬商贾。”
章衡答:“宋廷己拟《火器律》十三条——
①工匠挂牌,年审一次;
②药料称准,误差一钱即罚;
③试射日限三回,回回记册;
④民间购铳,须里正作保;
⑤违者,工匠徙三千里,买者杖八十。”
马立克沙点头:“可照此律,增入塞尔柱法典,唯杖改鞭。”
西奥菲洛斯提出:“火铳需配曲柄铁盾,防炸膛碎片。”
张定边即命人取来样品:盾高西尺,重三十斤,可挡百步铅丸。
众宾传看,皆称实用。
宴后,移步侧厅,商议火器局经费。
花剌子模税官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