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决定,回趟东鲁省。托人再做一份楚河的身份和档案。
有人问,可能吗?
那个年代,这都不叫事。
另外,不要低估楚河的人脉。
就是普通的科级、处级干部,都能做的小事。
更何况,楚河这个层次和身份?
这件事居然,比他想象的还简单。
他只是打了几个电话,这事就妥啦。
一个月后,有人专程把新楚河的户口本、身份证送来。
学历那一栏:无。
新的户口本,自己是户主。
所以把父亲、母亲的信息可以不体现。
楚河又运作,把他的户口按原来在牛坡镇买房时的政策,把户口转到他牛坡镇的房产,住址:北京市义顺区牛坡镇景花园二区35号二门301。
2001年起,京城己经开始上系统。
他不可能让自己黄河身份在系统中档案里再体现,曾用名‘楚河’。
这事,他亲自运作,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楚河的大名是很有影响力的。
几天后,新系统中,楚河的档案,再也没有张家湾、陶县、楚先进等楚河原籍信息。
在有心人的帮助下,他又潜入档案馆,把自己的档案关键部分抽走。
以后,楚河和黄河是两个人,不相干的两个人。
自此,楚河开启自己的双面人生。
他虽然不喜欢混体制,但也愿意为国为民,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总有人对本书的描写有质疑,其实,信息不透明的时代,很多事,你就是生在那个年代,也未必能看到真相,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只是自己看到的一部分,即使那可怜的一部分,都未必是真实的。
甚至,九门也只能算是——管中窥豹。
读书,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内自省。
不必太过拘泥与较劲。
九门国庆期期间一首外出,白天舟车劳顿,晚上只要有时间就在努力码字,只为让喜欢的读者能继续阅读,保持不断更。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