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心头一沉。卫青是当朝大将军,霍去病的舅舅,若他也对自己有看法,情况可不妙。
"多谢李兄提醒。"赵充国真诚道谢。
李敢又道:"不过霍将军己派人送信给卫大将军,应当无碍。明日朝会,陛下可能会问及羌乱之事,将军务必准备周全。"
是夜,赵充国在驿馆仔细整理战报和证据,准备应对可能的质询。他抚摸着霍去病所赠的"断水"宝刀,思绪万千。
战场上明刀明枪他毫无畏惧,但这朝堂上的暗箭伤人,却令人防不胜防。
次日朝会,未央宫前殿庄严肃穆。汉武帝高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赵充国身着朝服,跪伏在地。
"平身。"汉武帝声音浑厚,"赵爱卿平定羌乱,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赵充国刚要谢恩,丞相公孙贺己经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讲。"
公孙贺斜睨了赵充国一眼道:"赵中郎将虽平定羌乱,但据臣所知,此次叛乱本就因边关守备松懈所致。且其擅自更改祖宗军制,私创什么烽火密码,实乃僭越之举。"
殿中一阵骚动。赵充国不慌不忙,躬身道:"陛下容禀。羌乱起因,乃匈奴使者勾结叛逆杨玉,与边防守备无关。至于烽火密码,实为应对匈奴屡破我烽火信号之无奈之举。此次大破羌胡,此密码功不可没。"
他呈上从匈奴使者身上搜出的信件:"此信可证,匈奴人早己知晓我常规烽火信号,却看不懂新密码,故而中计。"
汉武帝阅毕信件,面露赞许:"赵爱卿随机应变,颇有古名将之风。"
公孙贺不甘心道:"陛下,赵充国年轻气盛,连番越权行事。长此以往,边关将领将不知朝廷法度!"
卫青突然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用兵之道,贵在权变。赵中郎将所为,皆以保境安民为要,并无不妥。"
汉武帝微微颔首道:"众卿所言皆有道理。这样吧,赵充国晋升护羌将军,暂时留京,参议军事。边关军制改革之事,交由太尉府统筹。"
赵充国叩首领旨,心中却明白这又是一个明升暗降的安排——护羌将军听着威风,但留京参议军事实则是闲置。
朝会结束后,赵充国在宫门外被公孙贺拦住。
"赵将军少年得志,可喜可贺啊。"公孙贺皮笑肉不笑地道,"不过京城不比边关,行事还是谨慎些好。"
赵充国不卑不亢道:"多谢丞相教诲。充国一心为国,别无他念。"
公孙贺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别理那老狐狸。"李敢不知何时出现在身旁,"陛下这是保护你。留在京城,反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