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暴露的越多,就越难获得天下人认同。
新皇还没选出来,候选的藩王,就先一步名声臭大街。
提前给尚未开启的新帝时代,蒙上了一层阴影。
“柏大人,难啊!”
万怀瑾摇了摇头说道。
涉及到皇权更替,不是他一名次辅就能拍板的。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参与角逐的各方,都没有了退路。
谁为了顾全大局做出让步,谁就是新时代最先淘汰的倒霉蛋。
新君就算再怎么大度,那些散播他黑料,败坏他名声的人,也不可能放过。
皇帝只要示意,下面的小弟,就争先恐后的发起进攻。
大家冒险博取从龙之功,为的就是升官发财。
朝堂上的位置一共就那么多,有人要上去,就必须有人先下来。
无论谁上位,都会发生政治清算。
如果可能的话,万怀瑾也想推自己支持的藩王上位。
怎奈这种事情,容易引发众怒。
现在朝中基本上三足鼎立,他只要敢流露出强行拥立新君的苗头,另外两派就会联合起来,先把他搞下去。
“再难也要做,皇位长期空缺,让许多人滋生了不该有的想法。
长此以往下去,恐怕国将不国!”
柏锦文隐晦的提醒道。
相较于各地藩王世家的野心,他更担心李牧生出不该有的想法。
勤王大军大败辽东叛军,正是李牧声望最高的时候。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不了多久就能一路北上收复京师。
对文官集团来说,战争打到现在,其实已经足够了。
继续北伐下去,除了接手一个烂摊子,增加朝廷的负担外没有任何意义。
偏偏北伐京师是政治正确,除非皇帝下旨叫停,不然谁也背不起这个锅。
现在新君未立,李牧要率兵北伐,他们连个“不”字都不敢说。
等到李牧收复京师之后,在朝野上下的威望,还会更进一步。
局势发展到那一步,就算李牧没有想法,下面的将领也会有想法。
无论是残余的京营,还是北方的边军,都不会反对他上位。
万一李牧没经受住诱惑,在北方京师称孤道寡,他们这个南方朝廷就尴尬了。
“拿到朝会上讨论吧,实在是不行,那就大家一起投票解决。”
万怀瑾叹息一声说道。
把问题抛给朝堂,无疑是推卸责任的做法。
参与的官员越多,决策的效率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