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安民?
汉王书信至?
乍闻此惊人消息,杨修脑海间念头电转,思绪纷飞。
首先是汉王书信,必然有诈!
自己给曹操献了效仿军功制之策,本事好意,不想遭曹操算。。。
雪落无声,祁连山巅却有光流转。陈砚站在风眼中央,衣袍猎猎,白发与雪丝交织难辨。他望着那道自玉圭残片升腾而起的光桥,心中并无惊诧,唯有久别重逢的平静。
“你们等了很久吧。”他轻声道。
光桥微微震颤,仿佛回应。一道模糊人影自星河中浮现,轮廓似兰姒,又似许穆夫人,更像千百年来所有在黑暗中执灯前行者的叠影。她的声音不是从空中传来,而是直接在陈砚心底响起:
>“我们从未离开。只是世人多忘,钟声沉寂太久。”
陈砚点头:“是啊。三代之治崩于权谋,百家争鸣止于焚书,格物致知困于门户。可如今,子钟未启,思音树生;不靠神谕,不赖帝王,只因人心渐醒。”
光影缓缓扩散,化作一幅横贯天地的画卷:昆仑墟的螺旋叶林正随季风摇曳,每一片钟形叶片都在传递知识的微光;敦煌学堂里,盲童指尖滑过触觉诗板,脸上绽出笑容;长安街头,孩童齐诵《启蒙蒙典》,声波激起空气中细小的共振涟漪。
>“你播下火种,却不掌控火焰。”光影说,“这才是真正的启蒙??不是赐予真理,而是教会众人如何点燃自己的灯。”
陈砚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如炬:“但我仍有一问:若有一天,这光芒被权力觊觎,被野心裹挟,甚至用来制造新的枷锁……我们是否又要退回沉默?”
天际忽现异象。北斗第七星骤然明亮,随即分裂为九点星光,排列成古老符阵。那是“鸣霄九印”的终极形态,传说中能锁定整个中原地脉频率的控制图谱。
>“危险始终存在。”光影低语,“袁熙虽行仁政,然其子袁胤近日密会陇西豪族,暗中组建‘钟卫军’,欲以432赫兹声波调控士卒心神,打造‘无惧无惑’之师。岑九章已察觉异常,但他选择隐瞒,因他怕一旦揭露,朝廷将全面禁止钟律应用。”
陈砚眉头紧锁:“以技术驯化人性,正是天衡最初警告的歧途!当年兰姒宁肯自我封印意识,也不愿让钟成为统治工具……今日竟有人想反其道而行?”
他猛然转身,踏雪而下。脚步所至,积雪自动分开,露出底下一条隐秘石阶??那是万国书院先贤们留下的“问道径”,只有真正理解“为民求真”之人方能看见。
三日后,昆仑墟。
岑九章正跪坐在思音树前,双手贴于主干,接收一段来自南诏的紧急信息:某地官府借“推广钟声疗法”之名,强征百姓夜宿钟楼,实则用特定频率干扰梦境,灌输忠君思想。已有三人精神失常,一人自杀。
“这不是治疗,是洗脑。”他喃喃,眼中泛起血丝。
林知远恰好归来,带来扶桑环礁的合金样本。他一见岑九章神色便知有变,立即调取思音树近期记录,很快发现数十条类似报告,分布于幽州、并州、益州等地,时间集中在袁熙推行钟律改革后的半年内。
“有人在系统性篡改钟频。”林知远声音冷峻,“表面仍是432赫兹基频,但叠加了次声波调制,频率为7。83赫兹??地球舒曼共振的极限值,长期暴露可导致认知模糊、意志削弱。”
“而且……”岑九章打开光谱回溯图,“这些信号源都指向一个地方:洛阳旧宫遗址地下三百丈,那里曾是天衡母钟最初的安放地。”
两人对视,皆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惊。
“先生说过,母钟并未消失,只是转入深层休眠。”林知远缓缓道,“如果有人找到了重启方式,却不用它造福万民,而是操控人心……那我们将亲手缔造最可怕的暴政??一种看不见镣铐的奴役。”
当晚,他们召集民间格物联盟十二长老议事。赵铁锤拄着铁拐到场,听完汇报后猛地砸地:“我带过的兵,死在战场上不怕,就怕被人夺了魂!当年修天衡渠,我们流血流汗,不是为了让后代变成听话的木偶!”
一位女匠人起身,她是聋哑学者苏婉,通过手语翻译器发声:“我在思音树录入‘自由’一词时,系统曾反馈:此概念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铭文‘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可如今,有人想让我们忘记这个词。”
会议决定:组建“守钟使团”,由林知远、岑九章带队,秘密潜入洛阳,查明真相,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破镜计划”。
所谓“破镜”,是指利用万国书院代代相传的逆向共鸣装置,制造一场覆盖全境的反向声波冲击,强行打断所有非法钟频运行。代价是,全国范围内所有依赖钟律运行的医疗、农业、水利系统将暂时瘫痪七日。
“这是刮骨疗毒。”林知远说,“七天混乱,换来百年清醒。”
行动前夜,岑九章独自登上思音树顶端。寒风吹动钟叶,发出清越之声。他取出那九根活血银针,轻轻插入树干九个节点。刹那间,整棵树光芒大盛,叶片投影出无数画面:有孩童学字,有农夫测雨,有医者施针,有老妪纺线……全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片段。
“先生教我们,治病与治世同理。”他低声说,“那么,请让我用一次‘针灸大地’。”
与此同时,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