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也同样没有说错。
自己就是要废除丞相,废了中书省。
就是要将权力握在当皇帝的手中。
六部才是真正办事的人,这点儿朱元璋早就明白。
这也是为什么,自从三省六部制出现之后,上面的三省各种改来改去。
结果到了这六部上,却稳定的利害,一直不动如山。
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些,他才敢对中书省,还有丞相下手。
而他在此时,会说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样的话,也不仅仅只是后世影响,说话习惯使然。
觉得这样的表述,能够更为清楚简洁明了的,传达出相应的意思。
更为重要,则是如今这商业的地位还是太低。
他这边既然已经推动商业的发展,那么就要从方方面面,来多做一个推动。
用来提高商业的地位。
这个事儿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流于表面。
需要从方方面面,体现出自己对于商业的重视,以及相应的支持。
如此,才能一步步的引导社会风向。
才能推动和促进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上位……上位您的想法是很好的。
胡惟庸这个逆贼,居然敢刺王杀驾,种种行为,令人发指!
他能做到这一步,和其身为丞相,并且中书省权力太大,有很大的关系。
陛下做出这样的决断,再正常不过!”
一片的沉默当中,刘伯温开了口,打破了平静,说出这话来。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不说话。
哪怕知道,在此时开口,很有可能会惹得上位不高兴,他也必须要说上两句。
中书省和丞相权力确实是大,毕竟更之前时,是三省分立的。
结果到了元朝那里,把尚书,门下两省都给废了,只弄了一个中书省。
等于说是将三省的权,都给汇集到了中书省。
那中书省的权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确实不利于皇权。
当上宰相的人,也的确容易通过中书省揽权。
但是,还有一点其实他并没有说。
中书省的宰相,权力如此之大,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元朝那边在制度上面胡改,得不到精髓,过于粗放。
很多事只图简单。
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则是制度上面的不健全。
准确的来讲,是科举被停了,所带来的一个严重影响。
没有了科举这个选官的渠道,可官员却是不能缺少的,还是要任命。
那么如今任命官员,都有哪些渠道?
除了上位所创办的太学,让太学生为官,以及蒽荫官之外,最重重要的是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