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渊率先出手,出乎所有人预料。
即使在御景修士眼中,法相升御景的天劫也依然可怕,而且卫渊这是在出手干预天劫,必然会遭遇天地针对,招致可怕天劫。
剑气如大江奔流,一剑就斩到了天柱上,瞬间。。。
风卷残云,天光微明。那支竹笛在流浪汉的腰间轻轻晃动,随步伐敲击着破旧布袋,发出细微的响。他走得很慢,却不曾停歇,仿佛脚下踏的是某种早已注定的轨迹。黄沙漫过脚踝,每一步都留下浅浅印记,旋即被风吹平,如同世间无数善行,无人铭记,却始终存在。
他不知自己为何来到这片荒原,只记得昨夜梦中,有一株水晶般的树在月下轻颤,叶片洒落银光,照进他蜷缩的桥洞。那一刻,他听见了声音??不是言语,也不是歌谣,而是一种深埋于血脉中的共鸣,像心跳,又像风穿过山谷的回响。醒来时,掌心发热,那道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环形印记微微发烫,如被唤醒的火种。
他摸了摸腰间的竹笛,指尖粗糙,却异常坚定。这笛子不知跟了他多久,或许是从某个废弃驿站捡来的,又或许……本就该属于他。他不懂什么归藏之力,也不识守心亭、共心树的传说,但他记得小时候母亲说过:“人穷不怕,心冷才真完了。”
前方地平线浮现一抹绿意,极淡,却倔强。他眯起眼,脚步加快。越靠近,空气越湿润,风里竟带上了泥土与嫩芽的气息。待他终于踏入那片绿洲边缘,才发现这里并非昔日盛景:泉水依旧清澈,但四周焦土未退,枯枝横陈,像是刚经历一场浩劫后的喘息。
几名孩童正在树下玩耍,手中拿着半截断笔,在沙地上描画着什么。他走近一看,竟是两道并肩的身影,一男一女,身后花开万里。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你也梦见他们了吗?”
流浪汉怔住。
“昨晚我做了个梦,”小女孩指着画,“穿白衣的男人说,只要还有人愿意为别人点灯,春天就不会熄灭。他还说……这支笛子会找到新主人。”
她指了指他腰间的竹笛。
他低头,手指不自觉收紧。笛身温热,仿佛有了生命。忽然,一阵风掠过,树叶簌簌作响,共心树顶端泛起微光,一道虚影一闪而过??白衣男子侧脸清晰可见,目光穿越时空,落在他身上。
刹那间,记忆如潮水涌来。
他不是第一次走这条路。他曾是那个抱着孤儿的少年,曾在瘟疫小镇吹响笛声;他曾跪在守心亭前,听盲女摇铃至力竭;他曾站在极北冰原,看冰蝶飞舞,承载万千善念。他的名字早已湮没于岁月,可他的选择,一次次汇入归藏长河,从未真正断绝。
“原来……我一直没走完。”他喃喃道,声音沙哑如砂石摩擦。
小女孩拉起他的手,带到树下:“我们正要写一封信,给所有还相信春天的人。你能帮我们吹一首曲子吗?就像梦里那样。”
他迟疑片刻,取下竹笛,放在唇边。
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天地静了一瞬。
这不是技巧娴熟的演奏,而是源自灵魂深处的倾诉。破音、颤抖、气息不稳,却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穿透人心。孩子们停止嬉闹,围拢过来;远处劳作的大人停下锄头,驻足聆听;连树梢上的鸟雀也收翅低鸣,仿佛在应和。
随着笛声流淌,奇迹悄然发生。
干裂的土地渗出细泉,蜿蜒成溪;枯枝抽出嫩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绿叶;那些曾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家庭,心头莫名一松,多年郁结化作泪水滑落。一位老妇人跪倒在地,抱着孙子痛哭:“我想起来了……当年逃难路上,有个陌生人给了我最后一口水……我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
笛声不止,记忆复苏。
这是归藏之力最原始的模样??不靠咒语,不凭法器,唯凭一颗未曾冷却的心,唤醒千万人心底沉睡的光。
当最后一个音落下,整片绿洲光芒大盛。共心树根部的玉环虚影缓缓升起,盘旋一周后,融入空中,化作无数光点,飘向四方。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守心亭同时震颤,铜铃无风自鸣,声波跨越山海,直抵人心。
京都灵塔内,一名青年工程师猛然抬头。他正调试最新一代意识上传系统,试图将人类文明永久保存于数据云端。可就在那一瞬,他想起了童年母亲为他缝补衣裳的画面,想起了雨天让座给老人时对方感激的笑容。他关掉主机,走出实验室,徒步走向城郊一座即将被拆除的守心亭。
西洲学府中,历史教授正准备发表演讲,宣称《归藏志》为封建迷信残余。可当他翻开讲稿,却发现纸上浮现出一行陌生字迹:“你说的没错,它不是神迹。它是选择。”他沉默良久,撕碎讲稿,转身登上广播台,向全世界直播讲述那个关于竹笛、断琴与盲女的故事。
南海舰队上,一艘武装飞舰正奉命前往绿洲执行“资源回收”任务。舰长握紧操纵杆,眼中闪过犹豫。突然,舰载通讯器自动开启,传来一段稚嫩童声哼唱的歌谣:
>“风起兮,铃响兮,
>春不来兮,我往矣。
>心若燃兮,火不熄,
>纵轮回兮,爱不止。”
全舰震动。所有武器系统瞬间失灵,导航屏幕浮现九座石碑虚影。副官惊呼:“这不是程序故障!是集体意识干扰!”
舰长望着远方天际隐约可见的绿光,低声下令:“返航。我们不是来掠夺的,是来记住的。”
而在北极科研站,那位苍发学者的遗言正被重新解读。她曾说“我不是见证者,我是参与者”,如今人们终于明白??归藏之力从不需要超凡者驾驭,它只等待平凡人做出不凡的选择。
流浪汉放下竹笛,已是满头大汗。孩子们围着他欢呼,称他为“新笛使”。他摇头苦笑:“我不是什么使者,我只是……还记得该怎么吹罢了。”
话音未落,远处尘烟再起。一辆古旧马车缓缓驶来,由一头白鹿牵引。车上坐着一位少女,眉目清丽,腕间银铃轻响。她下车后,向他深深一礼:“我来自东岭守心院。今晨铜铃示警,说‘执笛之人已现’。我们等了三十七年。”
“等我?”流浪汉愕然。
“每一任笛使都会消失一段时间,直到新的危机降临。”少女取出一枚木牌,上面刻着一个“信”字,“这是上任笛使留下的。他说,真正的传承不在名字,而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