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有人开始带着孩子来听课;有人偷偷送来食物;更有曾参与血祭的母亲跪在他面前痛哭忏悔。
林昭接纳了她们的眼泪,也接纳了她们的悔恨。
“错不必赎尽,只要愿意回头,便是新生。”
三个月后,古城再度震动,地底传出低沉吟唱,仿佛有什么正在苏醒。林昭知道,最终一战即将到来。
他取出那枚黑色晶核,将其置于学堂中央,点燃信之灯。
“若归墟要回来,那就让它看看??这一次,我们准备好了。”
当夜,天地变色。
乌云汇聚,电闪雷鸣,古城废墟中升起一道黑柱,凝聚成模糊人形。它没有五官,却发出亿万声音的合奏:“我乃救赎之主,赐尔永恒安宁……信我者生,逆我者亡……”
林昭立于灯前,仰首而视。
“你不是救赎,你是执念的回声。”
他摇响铃铛。
一声,两声,千声万声!
桃村的孩子们齐声朗读《千字文》;东海渔民点亮河灯为迷途灵魂引路;北荒老兵抚摸战碑唱起旧日军歌;西域少女弹奏琵琶,唱出母亲教的第一支曲子……
愿力如潮,奔涌而来。
信之灯骤然暴涨,化作一道光柱贯穿黑影。那所谓“神明”在光芒中扭曲、哀嚎,最终碎裂成无数光斑,随风飘散。
没有爆炸,没有轰鸣。
只有一片寂静,和一轮破云而出的朝阳。
林昭疲惫地跪倒在地,却被一双小手扶住。
是那个曾在桃村送他泥铃的女孩,如今已长成少女,腰间挂着一只银铃。
“先生,你看。”她指着天空。
朝霞之中,竟浮现出无数微光,宛如星辰坠落人间。每一颗,都代表着一个曾被听见的愿望,一段未曾放弃的善良。
“它们在飞。”女孩轻声说。
林昭含笑点头:“是啊,火种不会熄灭,只会越飞越远。”
一年后,朝廷正式下诏,废除一切以“神权”为名的组织,设立“守愿司”,专管民间信仰事务。全国书院统一更名为“守誓学堂”,教材中新增《愿力学初论》与《归墟真相录》。
林昭的名字,渐渐淡出世人议论。
但他走过的地方,总会有铃声轻轻响起。
某年冬雪,林昭病卧榻上,气息微弱。苏璃握着他枯瘦的手,眼中含泪。
他笑了笑:“别难过,我只是要去另一个地方继续听心愿罢了。”
窗外,一群孩子正在堆雪人,给它戴上草帽,插上木枝作铃铛。
忽然,雪人胸前的红布随风扬起,发出一声极轻的叮咚。
林昭闭上眼,嘴角含笑。
“听见了吗?”
“新的守誓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