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日记本最后一页,是我托人写的。
>我没见过她,但我读过她所有的文字。
>她说得对:后来的人啊,请继续讲下去。
>不为我们,为那些还未被记住的灵魂。”
视频结束。
陈雨桐久久伫立,泪水无声滑落。
她转身走向窗边,望向星空。那片由“山河星”扩展而成的星云愈发璀璨,宛如新生银河。而在西南方向,一道晨曦正缓缓升起,照亮苍茫群山。
几天后,赵振邦宣布启动“归名工程”:联合国际组织,为每一位确认身份的“沉睡者”重建户籍、追授荣誉、修复家庭关系。首批二百人名单公布当日,全国多地自发举行烛光祭奠仪式。
岳麓山下,赵山河带着王桂芳来到新建的纪念墙前。墙上镌刻着所有已知逝者的名字,按年代排列。他在“程砚秋”三字下放了一束野菊,旁边还有一张手工卡片:
>“您找回了我,也找回了他们。
>我们都不会忘了您。”
吴野则回到了大理。
他依旧住在洱海边的老屋,每日清晨散步至林晚墓前,放一支烟,说几句话。有时带上录音机,播放她生前最爱的民谣。
某日黄昏,邮差送来一个包裹,寄件人栏空白,地址却是青海湖畔。
他拆开,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册子,封面写着《守夜人手记》。翻开第一页,熟悉的字迹跃入眼帘:
>“致吴野:
>当你说出真相时,你就不再是受害者。
>当我们共同记住时,死者便获得了永生。
>我走了,但故事还在继续。
>??陈雨桐”
往后每一页,都是各地普通人寄来的信件摘录:
>“我爸昨天认出了我。他说虽然我不是原来的儿子,但他愿意重新认识我。”(河北?李女士)
>“我在图书馆地下室找到了一箱磁带,标签上写着‘禁止播放’。现在,我们社区每周五晚上都在放。”(成都?张先生)
>“我女儿问我:妈妈,为什么以前没人告诉我们这些事?我说:因为他们害怕我们知道。”(武汉?刘老师)
最后一页,夹着一片干枯的花瓣,和一句话:
>“你看,春天又来了。”
吴野合上册子,望向远方。
洱海波光粼粼,渔船归港,孩童嬉笑。远处古城墙上,几个年轻人正挂起横幅,上面用红布拼出七个大字:
**“记得即存在”**
他点燃一支烟,轻声道:“晚晚,我们都做到了。”
风掠过碑林,吹起日记本的纸页,那一行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后来的人啊,请继续讲下去。
>不为我们,为那些还未被记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