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寨门已破,功绩唾手可得。
连绵军卒,杀意沸腾,齐齐冲了过去。
或是战马冲锋,或是步卒狂奔。
甲胄相碰,金铁交戈,杀伐之声不绝于耳。
不时有残肢断臂,鲜血挥洒,尸横遍野。
上上下下,一片肃杀之气。
约莫三炷香左右。
大寨便已尽破,残兵败将或是丢盔弃甲,主动受降,或是心头绝望,望风溃逃。
就在两三里外,小山包上。
官家赵策英披着重甲,凤翅兜鍪,中军护体,目视着一切。
“官家,大相公传来消息。”都知提督太监小步走近,传过一道文书。
赵策英伸手拾过,注目观阅。
就在这时,宁国公顾廷烨、富宁侯石元孙一身肃杀气,浴血归来。
“陛下,矾山军寨已破。”顾廷烨拱手一礼,郑重道:“臣请就地安营扎寨,暂作修整。”
“也好。”赵策英抬起头,点了点头。
自从辽、周、夏三大政权的阵线彻底铺开,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可谓到处都是征战。
好在,仗着火炮的优势,但凡涉及攻城拔寨,几乎是百战百胜,无往不利。
短短三四十日,便已自云州转应州,入蔚州。
如今,矾山军寨已破,也即意味着蔚州基本上已经落入了大周的手上。
大军连连辗转,无疑是一件相当令人疲乏的事情。
行军途中,更是连连抖动,颠簸不已。
就连赵策英,也不免左臂微微发酸,有些精神不振。
修整一二,也是好事。
“下官去办。”
永昌伯长子梁昭双腿一夹,牵着缰绳走上前一些。
方才,关于破寨的一干事宜,几乎都是顾廷烨、石元孙二人在一直布局。
高强度的紧张状态,实在是太容易让人心生疲乏。
这种安营扎寨的琐碎之事,自然不可能让两位枢密副使躬身安排。
人重在有自知之明,且得找准定位。
毫无疑问,梁昭就是聪明人。
安营扎寨,虽说是“琐碎之事”,但却不是小事。
真要论起来,这也是一种另类的“统筹大军”,相当锻炼本事。
而且,有道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主管安营扎寨,无疑就是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