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可以说他的水平跟教学的老师水平都是齐平的。
再加上早先积累的经验,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拔尖的状态,。
但是对于角色创作剧本创作方面他了解的粗浅,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
更不要说什么理论分析等等,他之前也稀里糊涂的做过类似的事,但毕竟不专业,只属于门外汉。
培训班的人大多都各有所长,所以老师也只能是指点,指点他们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
主要还是以自主学习为主,有不通的就相互讨论,实在不行才去跟老师请教。
主要不管是肢体展现,还是文字理论,千人千面,每一个人的理解程度和展现方式都不一样。
就跟学校里的树一样,那些枝丫都长在同一个主杆上,但是每一根枝丫都不同,千姿百态,才是风景。
和邓青宁一样,中午他是不回来的,学校里面都有生活补助,可以拿着饭票菜票到食堂里去吃饭。
吃完饭住校的学生可以回宿舍,他选择了走读,不在那边住,就直接去教室学习。
那厚厚的书需要一页一页的翻,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一句一句的印在脑子里,然后一点一点的去分析和理解,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努力那是不行的。
努力的人不止他一个
这年头考大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考大学也是唯一能出人头地的事情,排除万难的考上了没有几个不珍惜的。
他们班上还有一个老熟人,梁军成的儿子,梁万华。
这是家学渊源,原本胡辛铭还以为他要继承他爹的衣钵以后也在厂子那边当个导演什么的。
结果没想到这小子也能折腾的很,人家想自力更生。
先是在剧团当了几年的演员,随后自己申请下放去北边的农场去垦荒。
明明去年就恢复了高考,人家愣是不急,又沉淀了一年,今年顺利的考回来了。
没有选导演系,也来了这个培训班。
胡新明今年34,因为跟梁军成一直有来往,而且称兄道弟的,所以梁万华小胡辛铭8岁,今年26,却一口一个叔,叫的胡辛铭整个人都沧桑了。
不答应都不行,因为要是不答应他就得喊梁军成叔。
都认识这么些年,一直是平辈,他也不可能把自己往下压一辈,把对方抬一辈起来吧?
虽然开学才没多长时间,但是胡辛铭在学校已经有了些名声。
当然,才华的名声还不是很显,最主要的是他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走读生之一。
更重要的是他每天放学都跑的超快,尤其是后半天的时候,只要是没有硬性要求在学校里学习,他一准是第一个跑的那个。
因为家里边有孩子。
他回去也不是说就直接去学校那边把孩子接回了,而是趁着娘俩还没回来收拾一下屋子,然后准备做饭。
趁着做饭的功夫,还能抽点时间,继续看书学习,两不耽误。
班上没有年龄很小的,好些都成家了,也有孩子。
有本地户口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外地户口。
家还在很远的地方。
但是不管本地还是外地,就没见哪个男同志像他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