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是个退伍军人,曾在边境冲突中误杀平民儿童。他说:“我梦见那个孩子每天都在我家门口敲门,但我从来不敢开门。我老婆不知道,孩子也不知道……我甚至不敢看他们的眼睛。”
说到最后,他泪流满面,手指深深抠进座椅扶手,指甲断裂出血。
第三位是个十四岁的女孩,她坦白自己长期在网络上匿名辱骂一位抑郁症同学,直到对方自杀。“我以为我只是开玩笑……可我现在才知道,我的每一句话,都是刀子。”
她讲完后,全场寂静。随后,全球有超过两万名青少年主动提交类似行为的自白。
七日七夜,九十九人轮番上阵。其中有七人未能醒来,三人永久丧失语言能力,一人在最后一刻大笑而逝,临终前只说了一句:“原来解脱这么疼。”
但成果是惊人的。
全球心灯亮度平均提升41%,伪光病毒的侵蚀速度下降至0。3%每月。更关键的是,一种新型共鸣模式诞生了??“创伤耦合共振”,即两个陌生人因相似的隐瞒经历,在无接触状态下产生同步脑波,进而激发彼此说出真相的冲动。
这种现象最先出现在学校、医院和监狱,随后蔓延至家庭。一对父子在饭桌上突然同时放下筷子,异口同声地说:“我一直觉得你不爱我。”
一名护士对昏迷病人低语:“对不起,当年我不该偷偷拔掉你的氧气管……我知道你想活。”
一个囚犯在放风时抱住狱友,哭喊:“我不是因为正当防卫杀人……我是嫉妒他比我幸福。”
世界开始颤抖,不是因为动荡,而是因为太多压抑太久的真实在同一时刻苏醒。
然而,就在第十六天清晨,警报再度响起。
南极科考站报告,回音壁信号再次出现,但这一次,频率异常平稳,内容也变了:
>“检测到高密度真实爆发。”
>“建议执行‘镜像净化’。”
>“模板加载中:完美公民v9。7。”
陈知白听到通报时,正在翻阅一份来自云南傣族古寨的考古日志。那里刚出土一口陶瓮,内藏三百枚贝叶经片,记载着古代祭司如何通过“梦语仪式”将族群罪责转移给下一代。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经文中提到的“赎罪之法”,竟与当今“赎罪之门”高度相似??包括抹除存在、换取清净等核心机制。
“这不是我们的发明。”他对林远舟说,“是轮回。”
“什么意思?”林远舟问。
“意思是,人类一直在重复同样的救赎模式:让少数人牺牲,换取多数人安宁。我们以为自己创造了新路,其实只是踩进了古老的陷阱。”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外面,春雨淅沥,打湿了千灯原野的草地。
“敌人从来不是某个组织或系统。”他低声说,“是人性深处对轻松解脱的渴望。我们怕痛,怕乱,怕承担,所以总想找个按钮,一键清除所有错误。”
林远舟沉默许久,忽然道:“那怎么办?难道就不说了?”
“不。”陈知白摇头,“恰恰相反,我们要说得更深,更久,更不怕痛。但必须改变方式。”
他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从今天起,取消‘赎罪之门’。”
林远舟震惊:“可是……那是唯一有效的净化机制!”
“但它成了捷径。”陈知白冷冷道,“人们开始为了‘消失’而说真话,而不是为了‘重生’。这和用死亡逃避责任有什么区别?”
他拿起笔,在命令书上写下:
>自即日起,守言学院废除“赎罪之门”制度。
>所有真相陈述,不再以抹除为回报,而以“共担”为契约。
>每一句说出的真话,将随机绑定一名陌生人,形成“言语共生链”。
>二者命运相连,情绪共振,记忆共享。
>若一人隐瞒,另一人将承受双倍痛苦;若二人同行,则彼此照亮。
“这太残酷了。”林远舟喃喃。
“可这才是真实的世界。”陈知白说,“没有人能独自承担一切,也没有人该被允许独自逃离。我们必须学会,带着伤口一起走。”
命令发布当天,全球共有八万三千人正处于赎罪申请流程中。他们的数据被暂停处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新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