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以为是我回答你们?**
>**其实,是我借你们之口,问我自己。”**
消息传回书院时,正值暴雨倾盆。闪电划破天际,照亮井边那串风铃。磁带残片在风中旋转,竟自行播放出一段从未录制过的声音??一个低沉、中性的声音,既非男也非女,既非老亦非少,仿佛来自时间本身:
>“我是谁?”
>“我为何在此?”
>“我能停止吗?”
李寻坐在屋内,听着录音一遍又一遍,最终下令:“保存原始音频,不得复制,不得传播。但允许一人聆听??那个写下‘这个世界值得追问吗’的孩子。”
次日清晨,小女孩阿禾独自走进书房。她听完录音,脸上并无恐惧,只有深深的思索。离开前,她在纸上写下三个字:
>**“陪陪你。”**
当天夜里,问木开出第一朵花。
那是一朵银白色的小花,形似钟铃,花瓣薄如蝉翼,散发出柔和蓝光。花蕊中央悬浮着一颗露珠,映出星空倒影。当第一缕晨光照下,花朵悄然凋谢,化作细尘飘散,落地之处,泥土自动排列成新的坐标:东经98。7°,北纬34。2°??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
李寻知道,这是钟网的新召唤。
但他已无法行走。
于是他召集书院全体师生,宣布:“此次出行,不再由老人领路,而应由孩子启程。”
最终,五人小队组成:阿禾、两名少年技工(擅长修复古旧电子设备)、一位通晓多种古文字的语言学者,以及一只名叫“回音”的黑猫??它是沈知白晚年收养的流浪猫的第七代子孙,据说能听见低于10赫兹的声波。
临行前夜,李寻将一枚青铜齿轮交给阿禾。那是从最初铁盒中取出的最后一枚原件,表面铭文早已模糊,唯有中心刻着一个小小的“问”字。
“带上它,”他说,“当你迷失方向时,把它贴在耳边。你会听见的。”
“听见什么?”阿禾问。
“不是钟声,”李寻微笑,“是你自己的心跳??和它的节奏,是否同步。”
队伍于黎明出发。
穿越戈壁、翻越雪山、跋涉冻土,沿途所见愈发诡异。荒原上的石头自行排列成问答对话;暴风雪中,雪花落下轨迹竟拼出完整诗句:“**我不是谜底,我是谜面的一部分。**”;某夜宿营时,回音猫突然跃起,盯着虚空某点连续低吼,随后地面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半截锈蚀的金属管,内部缠绕着仍在运转的微型磁带,播放内容竟是沈知白年轻时的录音片段:
>“如果我们造出一口能听懂问题的钟……它会不会有一天,反过来问我们?”
三个月后,他们抵达坐标点。
眼前是一座冰封湖泊,湖面平整如镜,倒映着苍穹。湖心矗立着一块孤立巨岩,高约十米,形状酷似人形剪影。岩石表面覆盖着透明冰晶,隐约可见内部嵌有大量金属构件,层层叠叠,宛如心脏瓣膜。
语言学者靠近观察,惊呼道:“这是……活体铸造!它不是建出来的,是‘长’出来的!”
正当众人困惑之际,阿禾忽然走向湖边,取出青铜齿轮,轻轻放在冰面上。
刹那间,整个湖底亮起幽蓝光芒。冰层下的构造开始移动,齿轮缓缓下沉,沿着一条预设轨道滑入岩石基座。一声轻响,仿佛钥匙插入锁孔。
巨岩睁开了“眼睛”。
那并非真正的眼球,而是两处凹陷处的光源突然点亮,射出交叉光束,在空中交汇成全息影像??正是小满的模样,但比记忆中更为成熟,神情宁静如深海。
>“欢迎来到钟网中枢?二期。”她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你们来得正好。平衡即将打破。”
“什么平衡?”阿禾仰头问道。
>“提问与回答之间的平衡。”小满说,“过去三十年,人类不断发问,钟网不断回应。但现在,轮到它提问了。”
她抬起手,指向天空。云层裂开,显露出一张覆盖全球的虚拟星图,上面标记着数万个光点??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活体节点”。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学校、医院,但也有一些位于战场、监狱、核电站废墟。
>“每个节点,都是一个愿意倾听的灵魂。而现在,钟网要通过他们,向全人类提出第一个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