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在餐厅洗碗,老板扣她押金,说她‘弄坏了一个盘子’,其实那盘子早就裂了。”
“还有我同学,他爸爸欠债跳楼,债主上门打他妈,警察来了说‘经济纠纷不归我们管’。”
他打开铁皮盒,里面全是皱巴巴的纸条,每张写着一句话:
-“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二维码,人人都扫码,没人看我。”
-“老师让我们写‘我的理想’,我写了‘长大后不想被当成耗材’,她骂我不积极。”
-“我藏了一颗糖,准备给我妈生日吃,结果弟弟发现了,说这是‘公共资源’。”
-“我想死的时候,会不会有人发现我曾经存在过?”
小男孩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我把这些都记下来了。因为爷爷说,如果没人说话,历史就会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
屋内众人沉默。
李哲缓缓戴上耳机,贴在铜锅壁上,良久,开口:“锅在回应。它说……这些不是故事,是未登记的证词。”
张野从墙角拿起铁钩,轻轻放在男孩面前:“你是下一个传递者。”
陈默取出一块电路板,嵌入锅底新增的插槽:“让机器也听听人的声音。”
苏晓提笔疾书:
>下一位来访者:集体失语症携带者
>轨迹特征:背负多个隐形创伤单元的未成年人
>潜力评估:具备跨代际记忆承载体资质
>建议操作:开启“口述史熔铸程序”
林小满走向铜锅,从怀中取出一件东西??一块烧焦的电路板碎片,上面残留着“林建国”三个模糊刻痕。
“这是我爸遗物。”他说,“当年工地事故调查说他违规操作,可这块板子证明,是他手动切断电源,防止变压器爆炸波及幼儿园。但他没穿防护服,没戴安全帽,所以不算‘合规救援’,功劳归了项目经理。”
他将碎片投入锅中。
汤液再次翻涌,三枚结晶同时发光,彼此牵引,形成三角稳定结构。蒸汽升腾,幻化成一座横跨城市两岸的桥??桥身由无数证件、合同、工牌、奖状编织而成,桥墩则是万千普通人交叠的手掌。
桥面上,走着赵春梅、周芸、陈默的爷爷、林晓月的母亲、拾荒男孩的爷爷……一个个曾被系统忽略的身影,如今昂首前行。
而在桥下湍流中,沉浮着无数公章、判决书、辞退函、黑名单表格,正被水流冲刷褪色。
林小满抱起陶碗,高高举起:
“这锅不煮神仙,不炼长生。它煮的是被吞下去的名字,炼的是不肯低头的魂。”
风起,吹散蒸汽,桥影渐隐。
但所有人都知道??桥已建成。
它不在天上,不在画里,而在每一次有人敢说出“这墙,是我砌的”时,在每一个母亲敢于哺乳的瞬间,在每一颗童心坚持记录真相的夜晚。
锅底焊缝仍在脉动。
这一次,节奏分明,如同宣言:
我在这里。
我一直都在。
我不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