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片,飞入卫生院心理咨询室,贴在医生笔记本封面。当晚,医生做了个清晰的梦,看见一位抑郁症患者站在高楼边缘。他连夜联系对方家属,成功阻止了一场悲剧。
第三片,落入老李家灶台灰烬之中。老李梦见自己年轻时冤枉了一个邻居偷鸡,那人含恨离世。次日清晨,他拄拐来到坟前磕头认错,烧了一篮土鸡蛋和一封手写忏悔书。
……
九片银鳞,九个引梦者觉醒。
而在图书馆深处,那本《南岭梦录》自动翻页,新增一页档案,标题为:
**《血契之始》**
>“第九重门非物理之门,乃心理之界。唯有当原初守门者自愿割舍‘唯一性’,承认众人皆可为光,门方真正开启。
>阿原以心血激活群护网络,自此,梦之力不再集中于一人之身,而是如河流分流,滋养四方。
>备注:此役之后,阿原寿命折损十二年,但精神锚点稳固,仍可持续引导系统运行。”
时间悄然流转,春意渐近。
南岭迎来了百年未有的“双花季”??本该三月开的樱桃花提前在二月初绽放,而五月才盛放的紫云英竟也在雪融后冒芽开花。村民们说,这是梦与现实交融的征兆。更有孩童声称,夜里能看见半透明的人影在田埂上游走,那是“过去的魂”回来听故事了。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梦境投稿,梦忆堂正式改制为“南岭梦研所”,由三位退休教师与两名心理学专业返乡青年共同管理。他们设计了一套“梦境安全等级评估体系”:
一级为普通情绪梦,可自由分享;
二级涉及创伤记忆,需配对辅导;
三级为高危侵入性梦魇,必须由认证引梦师介入;
四级则是“跨界共鸣梦”??即多人同时梦见相同场景,这类梦境往往预示重大事件,须上报县级应急部门备案。
与此同时,一套名为《梦语者手册》的小册子印发全村,内容包括:
-如何分辨真实与梦境边界
-共享梦境前的心理准备清单
-紧急唤醒信号(敲铃三下、默念三遍姓名)
-梦境污染识别指南(如出现重复循环、空间畸变、语言失序)
孩子们最爱的是附录里的“造梦游戏”:用画笔描绘理想梦境,再由志愿者协助编写成短篇故事,存入数字档案库。有个六岁女孩画了一艘飞在云上的船,船上坐着她去世的奶奶,两人一起包饺子。后来,这段梦被改编成儿童剧,在县艺术节获奖。
然而,平静之下仍有暗流。
三月中旬,一名外来的记者潜入南岭调查“集体癔症事件”,偷偷采集村民梦境记录带回城市发表,题为《愚昧的狂欢:一个村庄如何被迷信吞噬》。文章引发舆论哗然,专家纷纷批判“伪科学传播”,甚至有机构提议取缔梦忆堂,封锁古井。
消息传回,村里人心浮动。
有人开始质疑:“我们是不是真的疯了?”
有家长撕毁孩子的梦日记:“别再写那些怪东西!”
连梦语社活动也被迫暂停。
那一夜,井水再度变色,由乳白转为漆黑,霜纹拼出两个字:
**“信断”**。
阿原在图书馆中睁眼,神色凝重。他知道,外部世界的否定,正在削弱梦境网络的能量。信仰一旦动摇,桥梁就会坍塌。
他提笔写下一封信,托小女孩??那个红衣女童的化身??送往外界。信封上无地址,只画了一枚银鳞。次日清晨,那名记者突然惊醒,发现自己手中紧紧攥着这张信纸,而手机里竟多了几十段从未拍摄过的视频片段:
-一个少年在梦中向父亲道歉,父子相拥而泣;
-一位老兵梦见战友归来,两人并肩看日出;
-还有一个画面,是他自己幼年躲在衣柜里,听见父母争吵离婚,无助哭泣……
他颤抖着看完,泪流满面。第二天,他撤回原稿,公开致歉,并主动申请成为南岭梦研所的观察员。
风波平息后,井水恢复温润乳白,霜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