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李卫公赞赏的一招,便是李道宗请命率五千人偷袭平壤城,结果李世民觉得太冒险,没同意。
现在李卫公打算在李世民的基础上,小小的冒进一下……七十岁正是闯的年纪,岂能束手束脚?
他开始分派作战任务,每一军,每一营,每一校,都有不同的作战任务和行动期限,甚至连发起进攻的具体时间,也都做了安排。
大唐军方头二号人物李绩,拿着小本子认真记着作战计划,每当他认为即将追上李卫公的脚步时,老将军就会秀出新的操作。
从智夺江陵到生擒颉利可汗,从谈笑间灭吐谷浑到今天的高句丽之战,李靖每次的战术都不一样。
夺江陵时他采用疑兵计,将缴获的舟舰散弃江中,萧铣的盟友以为江陵城破,纷纷投降;生擒颉利可汗是闪电战,一口气突袭数百里,拿下突厥王帐;吐谷浑是大兵团运动歼灭战,一战打得吐谷浑没了生力军,想反抗都组织不起兵马。
现在进攻高句丽,老将军又创造出了全面开花战术,辽河以东地区的数个城池,会同一时间面临唐军主力的进攻。
“各部到达指定位置后,必须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全力攻击,只有如此,才能将高句丽国都那十五万人马骗过来,为渡海作战的程名振与常何争取时间,先端平壤,再断粮道,使其首尾不相顾,高句丽必起内乱!”
李靖的打法其实不复杂,就是在辽东搞起巨大的声势,让高句丽的人马前来救援,给水军创造登陆作战的条件。
接着,他又宣布了此次的战略目标:
“辽河边上,大隋将士筑成的京观遗址还在,所以此战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能不要俘虏就不要俘虏,若有整建制军队投降,命他们在京观旧址上挖坑,然后将他们集体坑杀,以告慰我华夏逝者的在天之灵!”
这次出征,不光是为了灭高句丽,最主要的,还是为大隋战死的十多万将士复仇。
杨广发带去的兵马绝大多数都是汉人,结果全死在辽河两岸,还被高句丽人筑成一座座巨大的京观。
现在,该汉人复仇了!
李靖这次没带异族将领的原因,就是把高句丽之战当成了民族之战。
你灭我汉人,我就灭你种族,让世上从此再无高句丽!
军令下达后,一众军头面面相觑,第一次发现老将军的杀意如此强。
李绩拱手问道:
“李卫公,如此坑杀俘虏,若神仙怪罪……”
李靖大手一挥:
“老夫一力承当,吾宁当百世骂名的白起,也不愿我华夏再遭磨难,高句丽此种跳梁小丑能够存活,在场的诸位皆有责任!”
这已经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了,这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宣战。
在场的将领一个个同仇敌忾,再无任何疑问,只想跟着李卫公,痛痛快快的灭掉高句丽……至于身后名什么的,让史学家们随便编排吧,老子不惧!
给各部将领分派完作战任务,李靖穿上铠甲,手持李世民御赐的宝剑来到柳城十里开外的临时校场检阅部队,召开誓师大会。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旁边有个巨大的京观遗址。
李靖试了试扩音器,对将士们说道:
“三十年前,我们的上一代人折戟辽东,被高句丽人修成京观,极尽羞辱。都说血海深仇,十世可报,我们等不了十代人,此处的亡魂也等不了那么久。现在,我们来了,当初高句丽人如何残杀我汉人,如今便十倍百倍的还回去……过了辽河,遇人便杀,任何高句丽人,皆为我华夏死敌!”
老将军战意盎然,短短几句话就将将士们的热血激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