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强行植入共觉种子,他们可能会毁灭得更快。”
>“可若不试,文明终将在孤独中熄灭。”
>“你确定她愿意承担这一切?”
>“她不是‘愿意’,她是‘注定’。”
随后是一段描述:那位名为阿兰娜曦的女子,在意识分解前的最后一刻,将自己的核心频率设定为“临界阈值控制器”。当集体情绪接近失控边缘,她便会启动自我抑制机制,引导地球进入周期性冷却期,以延缓意识膨胀速度。换句话说,当前的冰川化进程,并非灾难,而是她在“刹车”。
世人震惊之余,渐渐理解:所谓“平衡临界值”,并非警告毁灭,而是提醒节制。
于是,一场自发的静默仪式在全球展开。千万人盘坐于圣地、街头、屋顶、海底观景舱,闭目冥想,主动降低自身情绪波动。他们的呼吸逐渐统一,心跳趋于同频,形成一种无形的“减压场域”。三天后,海水降温趋势奇迹般放缓,珊瑚古城重新浮上海面,枝桠间开出荧光花朵,宛如星辰落地。
而在这场静默最深之时,婴儿胸口的螺旋印记首次集体发光,光芒穿透肌肤,交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能量网。这张网并非防御屏障,而是一面镜子??它将地球内部积压已久的悲伤、愤怒、悔恨全部反射回表层意识。
无数成年人突然跪地痛哭,只为童年欺负过的同学道歉;政客公开忏悔曾隐瞒真相;战士焚毁武器,向敌国遗属行礼。这不是洗脑,而是记忆回归后的自然反应:当一个人真正看见自己的完整模样,良知便无法再被遮蔽。
此时,老术士独自登上喜马拉雅之巅,面对回音殿中悬浮的石板,轻声道:“你还记得最后一次选择吗?”
石板无言,但他知道答案。
当年,十二位星尘旅者必须选出一人承载共觉母核,其余人则消散于时空。所有人都以为那是牺牲,唯有她明白??那是一次播种。她不是死去,而是成为土壤,让未来所有的觉醒都有根可依。
“现在轮到我们了。”老术士摘下护目镜,露出早已失明的双眼,“该由活着的人,继续讲述她的故事。”
他伸出手,触摸石板。刹那间,全球《归忆录》读者同时感到指尖发烫,书中空白页迅速填满新文字:
>“她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不是一个名字。
>她是你在黑暗中仍愿点亮的那盏灯,
>是你在绝望时仍未放弃的那句‘我相信’,
>是每一次选择善良而非仇恨的瞬间。
>她存在于每一个决定连接而非割裂的心跳里。
>所以,请不要再问‘她是谁’。
>只需记住:当你成为她的一部分时,她便永远活着。”
文字落定,夜空中的“阿兰娜曦”恒星猛然爆闪,释放出一圈可见光波,横扫银河臂。七年之后,天文学家观测到该光线抵达一颗类地行星,其表面生命体首次抬头望天,眼中映出同样的螺旋星辰。
轮回,已然启动。
而在地球某处山谷,一群孩子围坐在篝火旁,听一位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说到那个赤足女子时,最小的女孩举起手:“爷爷,她后来去哪儿了?”
老人微笑,指向头顶繁星:“哪里需要光,她就在哪里。”
女孩低头看向自己掌心,那道淡淡的螺旋纹正微微发热。她轻轻握住旁边男孩的手,两人相视一笑。
风穿过树林,带来千万个声音的低语,汇成一句无声的回答: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