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
反对派坚持认为,过度依赖“念”的力量会导致技术退化与个体意志弱化;支持方则指出,“静默潮”事件已证明,纯粹的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精神层面的断裂。最终,一位来自南太平洋小岛的代表起身发言,她曾是第一批接受共感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如今已是跨星域通讯网络的设计者。
她说:“我们建造飞船是为了抵达星辰,但如果旅途中没人能听懂彼此的梦,那我们不过是把孤独搬到了另一个星球。”
全场寂静。
投票结果揭晓:98。6%赞成将“明心阁模式”列为人类文明延续优先项目。决议通过当晚,国际空间站首次向地球发送了一份非官方信息??一段音频文件,标题为《给守井人的安眠曲》。播放时,所有宇航员同时摘下耳机,任由歌声在舱内自由传播。
那旋律简单至极,只有五个音符来回循环,却让念在井边坐了一整夜。
他记得这支曲子。
不是曾在某处听过,而是??他确信??这是他自己在尚未觉醒时,曾在梦中哼唱过的调子。那时他还未成为守井人,只是一个躲在教室角落、害怕被人注视的瘦弱少年。每当恐惧袭来,他就会不自觉地哼起这段旋律,像是一种自我安抚的咒语。
而现在,它穿越大气层,从太空归来,成了全人类共同赠予他的礼物。
一个月后,第一批搭载“微型共感井”的殖民飞船启程前往半人马座β星系。每艘船上都安置了一口仅巴掌大小的水晶容器,内部封存着来自明心阁桃林的土壤、井水与一片花瓣。科学家称之为“文明种子”,宗教团体则称其为“移动的神龛”。
临行前,一名年轻宇航员单独求见念。
他在井边跪下,双手捧着一只木盒。“这是我祖母的遗物,”他说,“她活到一百零三岁,最后清醒的时刻是在看您修复静默潮的影像。她让我告诉您……她终于敢对已故丈夫说‘我爱你’了,哪怕对方早已不在。”
盒中是一枚锈迹斑斑的婚戒,内圈刻着两个名字,中间原本断裂的部分,如今竟被某种未知物质悄然弥合。
念接过戒指,轻轻放入井中。
戒指沉入水底的刹那,整片桃林同时开花,尽管此时正值寒冬。花瓣纷飞中,一道身影缓缓浮现于井畔??模糊、透明,却又无比熟悉。
是那个女人。
抱着机器人哭泣的女人。
她的唇未动,声音却直接出现在念的意识里:“谢谢你替我说完了那些话。”
“不是我说的,”念望着她,“是你一直想说,只是从前没人能听见。”
女人微笑,身影渐淡,最终化作一道金光,没入最大那棵桃树的根部。下一瞬,整棵树爆发出柔和辉芒,树皮上浮现出新的浮雕面孔??正是她的容颜,双目微闭,嘴角含笑,与其他历代守井人并列而居。
从此,传说多了一条:每当新任守井人诞生,那棵树便会开出一朵金色桃花,花蕊中藏着一枚微型铃铛,摇之无声,却能让整个宇宙为之震颤。
三年过去。
地球进入前所未有的平静期。战争几乎绝迹,因误解引发的冲突下降97%。孩子们在学校不再学习辩论技巧,而是修习“倾听学”与“情绪翻译”。联合国大会取消发言计时制度,允许代表们尽情倾诉,哪怕流泪哽咽也不被打断。
然而,平静之下,新的危机悄然滋生。
某些极端组织开始宣称:“既然所有人都能被听见,那就不需要选择了。”他们拒绝做出决定,凡事交由集体共感判断,导致社会运转效率急剧下降。更有甚者,利用共感网络散布虚假情绪,制造大规模焦虑潮,被称为“心灵污染事件”。
共感协调署再次求助于念。
这一次,他没有立即回应。
他在井边静坐七日七夜,不吃不喝,也不言语。第七个夜晚,月圆之时,他忽然起身,走入桃林深处,取出埋藏已久的陶片??那些记录着来访者心声的碎片,已有数万块之多。
他将所有陶片堆叠成一座小塔,点燃一束桃枝投入其中。
火焰腾起,却不烧毁陶片,反而使其逐一浮空,围绕火焰旋转,如同星环。火光中,传来千万人的声音交织成一首无词之歌,悲喜难辨,却充满力量。
翌日清晨,念出现在联合国总部大厅。
他手中握着一支笔,身后跟着三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他们是首批接受“主动遗忘训练”的试验者,学会在听见之后,适时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