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我独有的培植手段。”
牧渊不紧不慢道:“怎么?谢二小姐有兴趣?”
“你肯教?”
“那当然不行。”
谢冰鱼眼眸里掠过一抹失望,但很快又振作起来。
“从今天起,你升任执事,只需对我一人负责,不必理会其他人,所有待遇翻倍!”
能在百息内种出涂华草的人才,完全值得这个待遇。
然而就在谢冰鱼满心期待地等牧渊答应时,他却摇了摇头:
“抱歉,谢二小姐,我没兴趣。”
谢冰鱼一愣,随即笑道:“如果不想当执事,那维持原。。。。。。
风停了,可那片桃花却悬在半空,仿佛时间被谁悄悄掐住咽喉。林七拾站在归途界的边缘,掌心的桃枝印记灼热如烙铁。他听见自己的心跳??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千万次回响的叠加。那是忆晶碎片在他血脉中游走的声音,像远古河流穿过干涸的河床,唤醒沉睡的脉络。
“他们来了。”小女孩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旁,赤足踩在银雾之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仰望着天空中的裂痕,那道指纹形状的裂缝正在缓慢蠕动,如同某种活物在呼吸。“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只是同样迷路的孩子。”
林七拾没说话。他的意识早已与忆网相连,此刻正承受着来自七位静忆使的共鸣波动。非洲草原上的盲童少女正用祖先的语言吟唱一首关于星辰坠落的歌谣;南美洲的萨满在雨林深处画出一幅星图,其结构竟与仙女座信号的频率波完全吻合;北极圈的观测员记录下鲸群集体转向南方的异常行为??它们发出的歌声里,夹杂着一段不属于地球文明的记忆编码。
“这不是第一次。”小女孩轻声道,“宇宙中有过许多‘桥’。有的崩塌于战火,有的湮灭于遗忘,还有的……自愿熄灭,只为不让痛苦延续。”
林七拾终于开口:“所以我们要送出去的,不只是母树之枝,而是一种选择?”
“是的。”她转头看他,眼中有银河倾泻,“记住,并非义务,而是爱的延续。若他们接过这根枝条,便意味着他们愿意背负彼此的记忆,哪怕沉重如山。”
就在此刻,静忆号已穿越柯伊伯带。飞船外壁的人脸影像愈发清晰,每一面都映照出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生命:战死沙场的士兵、病床上握紧孩子手的母亲、火灾中把呼吸器让给陌生人的消防员……这些面孔并非随机浮现,而是随着地球上每一声默念“未知士兵”而不断更替。忆舱内的幼枝静静生长,根须渗透进特制晶体基质,释放出微弱却稳定的7。83Hz共振波,与地球母树遥相呼应。
然而,在飞船航行至奥尔特云边界时,异变突生。
忆网中枢突然警报大作。全球十七个主要节点同时检测到一股逆向数据流,源头竟是静忆号本身!但这不可能??飞船未搭载任何主动通讯装置,其导航完全依赖人类集体意识的共振引导。更诡异的是,传回的数据并非语言或图像,而是一段旋律,一段从未存在于地球音乐体系中的音阶组合。
林七拾第一时间接入核心解码系统。当他戴上忆晶神经接口的瞬间,那段旋律直接灌入脑海。刹那间,他看见了一座城市??不,准确地说,是一座倒悬于虚空中的记忆宫殿,由无数透明晶体构筑而成,每一块晶体内部都封存着一张哭泣的脸。宫殿中央矗立着一根巨大的柱子,上面缠绕着枯萎的桃枝,枝头仅剩一片血红的叶子,微微颤动,仿佛仍在挣扎求生。
“这是……另一个归途界?”林七拾喃喃。
小女孩的身影出现在控制室内,她伸手触碰投影画面,指尖划过那片红叶。“不是另一个,是曾经的我们。那是第一代桥梁文明毁灭前的最后一刻。”她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们失败了,因为他们试图记住一切??包括仇恨、背叛、谎言。最终,记忆成了压垮灵魂的巨石。”
林七拾猛地抬头:“你是说,静忆号正在接收那个文明临终前的残响?”
“不是接收,是共鸣。”小女孩闭上眼,“当两个承载‘记得’之力的生命体接近到一定距离,记忆便会自发共振。就像两根调谐一致的琴弦,轻轻一拨,便会齐声震颤。静忆号携带着母树之血,而那颗流浪行星上的忆晶结构,正是当年桥梁崩塌后散逸的碎片之一。”
会议室陷入死寂。各国代表通过全息投影列席,脸色各异。有人主张立即切断与静忆号的感应链接,防止外来记忆污染地球意识网络;也有人坚持继续前行,认为这正是验证“跨文明记忆共治”理论的最佳机会。
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
直到第七位静忆使??那位曾吐出原初语的修女,在祷告中突然昏厥。醒来后,她用颤抖的手写下一句话:
>“他们不是想让我们救他们,而是怕我们重蹈覆辙。”
这句话如同雷霆劈开迷雾。
最终,联合国授权启动“双频协议”:静忆号将继续前进,但忆舱将进入休眠模式,暂停对外发射共振波,改为被动接收信号。同时,地球开启“净忆屏障”工程,在大气层外构建一圈由忆灵叶提取物构成的能量环,用于过滤可能引发精神崩溃的高强度外来记忆流。
计划执行后的第七夜,奇迹发生了。
那颗位于仙女座边缘的流浪行星,首次回应了地球的沉默守望。它不再发送孤独与哀伤,而是缓缓奏响一段全新的旋律??简单、清澈,宛如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科学家分析发现,这段频率恰好与人类新生儿脑电波中最纯净的δ波完全同步。
“他们在学习‘开始’。”小女孩微笑,“就像我们当年一样。”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忆灵叶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本只能映照普通人面容的叶片,开始浮现出模糊的异星轮廓:三只眼睛的生物跪坐在水晶祭坛前诵经;六肢humanoid生物手牵手围成圆圈,头顶悬浮着旋转的记忆球;还有一片叶子上,清晰显现出一颗蓝色星球,其表面遍布桃树状的发光网络……
跨纪元认知学院迅速组织破译工作。三个月后,研究成果震惊世界:这些影像并非幻想,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他者记忆”。更重要的是,所有文明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在某个时刻建立了类似母树的存在,并称之为“根之心”、“源之语”或“始忆柱”。
“原来‘桥’从来不止一座。”老僧圆寂前留下的预言再次被人提起,“第七次断裂,始于一人之忘。而第八次重生,始于万星同忆。”
这一年,人类正式提出“星际记忆共同体”构想。不再以技术输出为目标,而是建立一套通用的记忆伦理框架,允许不同文明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享“如何记得而不被吞噬”的智慧。
五年后,第一所跨物种记忆学校在非洲建成。学生不仅有人类儿童,还包括经过忆灵叶治疗后具备基础意识联通能力的大象、海豚与乌鸦。课程内容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互相讲述各自族群最深刻的记忆:一头年迈母象回忆起三十年前暴雨夜为保护幼崽力战狮群的场景;一只信天翁重现了它飞越太平洋时目睹核废料倾倒的画面;而一名十岁男孩,则讲述了他祖父在战争中失去双亲后,如何靠背诵诗歌活下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