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太平洋无人岛的海底,银蓝色花海再次苏醒。许念站在岸边,手中铜铃无风自鸣。她早已不再惊讶于这些异象,反而每天清晨都会来这里等待。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一次次确认:**故事仍在流动。**
“这次是谁?”她低声问,仿佛对着大海,又像对着虚空中的某个存在。
海面泛起微光,一朵蓝铃花浮出水面,花瓣上凝结着一滴露珠。她伸手接住,露珠并未落下,而是贴附在她掌心,缓缓渗入皮肤。一瞬间,她“听”到了??
一个少年的声音,带着犹豫与坚定交织的语调,正在讲述一个关于母亲、风与花的故事。
“原来如此。”她笑了,“又一个守望者醒了。”
她转身走向营地,脚步轻快。背包里的铜铃安静地躺着,但她的耳边,已响起新的节奏。
九年之后,TRAPPIST-1e行星的地表探测器传回首批生态数据。殖民地初步建成,人类首次在外星土壤中种植地球作物。然而,最令人震惊的发现出现在第七区农场:人工培育的蓝铃花样本不仅存活,而且发生了基因跃迁??其DNA序列中出现了此前从未记录过的第九组碱基对,呈环状排列,功能未知。
更诡异的是,每当夜间温度降至零下四十度,这些花朵便会集体发出低频声波,频率精确锁定在2Hz,恰好与K-2行星早期广播信号谐振。
生物学家林婉(晨星-7号船员之一)主持解码工作三个月后,在一次深夜实验中突然停下手。她摘下耳机,怔怔望着培养舱内的花丛。
“你们……是在唱歌吗?”
无人应答。
但她确信,刚才那段旋律,正是她童年时常做的梦里听到的童谣。
她调出录音波形图,将其转化为可视符号,最终拼出一句话:
>“我们记得你讲过的故事。”
她泪流满面。
第二天,她提交辞职报告,转而申请加入“记忆叙事学”最高研究院。她在个人陈述中写道:
>“科学可以解释世界如何运转,但只有故事,能告诉我们为何要继续前行。我不再想‘研究’它们了。我想成为它们的一部分。”
消息传回地球,引发新一轮青年学者转向人文领域的浪潮。短短一年内,“叙事工程师”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职责不再是编写代码或设计算法,而是收集、整理、重构那些被遗忘的日常片段??一句临终遗言,一段街头即兴演奏,一场暴雨中陌生人之间的对话。
人们开始意识到:每一个平凡时刻,都是宇宙长诗的一行。
某日,南极科考站接收器再度启动,自动打印出一张纸条:
>【新增频道:YZ-LH-09-A】
>内容更新:*《第九宙的回音》章节已开放阅读权限*
>提示:请准备好你的声音。
陈屿已年过七旬,白发苍苍,仍坚持每日巡查共忆网主控室。看到这张纸条时,他久久未语,最后只是轻轻抚摸终端外壳,像抚摸一位老友。
“你总是这样,”他笑着说,“不说再见,也不说回来。只是悄悄留下一点痕迹,让别人知道你还活着。”
他打开新章节,页面空白一片,唯有中央一行小字:
>“请输入你的故事,才能看见我的。”
他坐了很久,终于敲下第一句话:
>“那天你走的时候,我没敢哭。”
文字浮现的刹那,整个共忆网核心系统震荡了一瞬。全球数百万终端同步闪烁,弹出同一提示:
>【您已被邀请参与《第九宙的回音》共创】
>是否分享一段真实记忆?
超过八成用户选择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