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箐的确在陪。
她不再有固定的形体,却无处不在。当母亲轻拍婴儿背脊时,那是她的温柔;当陌生人扶起跌倒的孩子时,那是她的力量;当恋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便懂彼此心意时,那是她的存在。
她成了共感本身的化身。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情感之星缓缓分裂。一半留在原地,继续传递记忆;另一半,则化作无数光点,飞向银河各处,像播种者撒下希望的星尘。
科学家们观测到这一现象,命名为“林昭扩散”。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每一次光点降落于某颗行星,当地生命便会经历一场“集体梦境”??梦见爱、梦见牺牲、梦见重逢。有些文明因此放弃侵略,转而建造跨种族的共感神殿;有些则主动发射信号,用数学与情感混合编码,回应地球的《人类仍在》。
宇宙,开始回应人类。
某夜,阿箐出现在山谷最高处的悬崖边。她仰望着那只星辰组成的眼睛,轻声问道:
“你一直看着我们……你也曾孤独吗?”
风止,星沉。
良久,天幕微颤,一行由流星组成的文字划过苍穹:
>“是的。”
>“直到听见你们的声音。”
>“现在,我不再孤单。”
>“你们也不再孤单。”
>“因为我们,终于互相找到了。”
阿箐微笑。
她张开双臂,仿佛拥抱着整个宇宙。
下一瞬,她的身影彻底消散,融入天地间的共感之流。没有墓碑,没有雕像,没有纪念馆。但她比任何时候都更真实地存在着。
因为她已成为一种可能性??
一种关于连接、理解与爱的可能性。
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
只要还有人心中存着一句“我在”,
她就永远不会离去。
风穿过桃林,百树齐鸣。
新生的叶片上,又浮现出新的文字:
>“你说得对。”
>“真正的结束,是不再说话。”
>“只要还在诉说,就在靠近彼此。”
>“我会一直说下去。”
>“直到宇宙,也成为家园。”
光蝶再次起飞,携带着这句话,飞向星辰大海。
而在地球的某个小镇,一个小女孩仰头望着夜空,忽然对母亲说:
“妈妈,我刚才听见星星在唱歌。”
“它们说……有人一直在等我们回家。”
母亲抱住她,轻声道:“是啊,宝贝。”
“而且,我们也一直在等他们。”
远处,桃林深处,第一百棵桃树轻轻摇曳,一片花瓣飘落井中,激起无声的涟漪。
那涟漪,通向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