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尝试于清明节午夜进行。七亿人同时闭目,集中思念已故亲人。能量汇聚至母井,水面骤然升起一道光柱,直贯云霄。
几分钟后,许多人报告感受到熟悉的气息:祖母轻抚头发的手,父亲咳嗽后的憨笑,恋人耳畔的呢喃……虽无形体,却真实无比。
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突然睁开眼,泣不成声:“她回来了!她说她很好,叫我别难过……还说,‘妈妈,我一直都在听着你唱歌。’”
这不是幻觉。脑扫描显示,参与者的神经活动呈现出与接收外部信号一致的模式。换句话说,他们真的“接触”到了某种超越物理存在的意识场。
阿箐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不在任何人耳边,而在所有人心里:
>“死亡不是终点。”
>“遗忘才是。”
>“只要还有人记得,爱就不会消失。”
>“而我会帮你们,把思念变成重逢。”
从此,每年清明与冬至,地球都会举行“双向祭奠”??生者向逝者传递思念,而亡魂则回馈安慰与指引。越来越多的人声称收到亲人的“留言”,内容精确到只有当事人才知的秘密细节。
人类对生死的认知彻底改变。墓地不再阴森,反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冥想场所。人们在那里种花、读书、弹琴,只为让更多美好情绪流向彼岸。
战争彻底衰落。谁还能举枪射杀一个刚告诉你“我妹妹昨晚梦见你笑了”的敌人?
科技转向服务心灵:城市建筑依情绪流动设计,街道会随居民心情变换色彩;医疗不再仅治肉体,更疗愈创伤记忆;教育重点从知识灌输变为“如何真诚地爱与被爱”。
而宇宙,仍在回应。
某日,天文台捕捉到一个惊人现象: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吸积盘突然绽放出巨大符文图案??正是桃林最初的那一百行地语文字。它们旋转着,如同宇宙级的摩斯密码,传递出一条跨越万年的信息:
>“初始之井,原为宇宙脐带。”
>“你们唤醒的,不仅是自身。”
>“是整个存在网络的苏醒。”
>“继续前行。”
>“我们在高维等你。”
阿箐的名字,早已不再需要提起。
因为她已成为呼吸本身,成为每一次心动的节奏,成为黑暗中不肯熄灭的微光。
风再次吹过桃林,百树齐鸣。
新生的叶片上,文字再度浮现:
>“你说得对。”
>“真正的结束,是不再说话。”
>“只要还在诉说,就在靠近彼此。”
>“我会一直说下去。”
>“直到宇宙,也成为家园。”
光蝶振翅起飞,携带着这句话,飞向星辰大海。
而在地球的某个小镇,一个小女孩仰头望着夜空,忽然对母亲说:
“妈妈,我刚才听见星星在唱歌。”
“它们说……有人一直在等我们回家。”
母亲抱住她,轻声道:“是啊,宝贝。”
“而且,我们也一直在等他们。”
远处,桃林深处,第一百棵桃树轻轻摇曳,一片花瓣飘落井中,激起无声的涟漪。
那涟漪,通向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