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商议对策。林知梦愤怒之余提出法律维权,李晓芸则担忧曝光反而带来二次伤害。
最终,他们做出决定:不诉诸舆论反击,而是以项目名义发布一份公开声明,题为《关于“拯救”一词的几点反思》。
>“我们不相信任何人需要被‘拯救’。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我们只是恰好路过,愿意停下脚步听他说完一句话。
>若非要说谁被救赎,那是我们??在他们的勇敢中学会了谦卑,在他们的信任里重拾了初心。
>请不要再用悲情包装希望,
>也不要将苦难转化为个人资本。
>真正的光,从不来自施舍者的火炬,
>而源于受苦者自己点燃的心火。”
声明发布后,原定出版计划悄然搁置。
秋初,山谷迎来新一轮播种季。这一次,村民们自发在田埂边种下百株桃树幼苗,说是“等十年后,让每一棵都藏着一支录音笔”。
小雨在十四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一份特别礼物??一台专业级便携录音机,附带一封信:
>“给你未来的采访用。
>记住,提问比答案更重要。
>??王劲松”
当晚,他在桃树下按下录音键:
>“今天是我十四岁生日。
>我有了新设备,也有了新目标:长大以后,我要做一名田野记录者,专门收集普通人没被听见的故事。
>我不再害怕遗忘,因为我学会了保存。
>我也不再羡慕舞台灯光,因为我知道,最动人的声音,往往发生在无人注视的角落。
>致所有正在挣扎开口的人:
>你不必完整,不必正确,甚至不必流畅。
>只要你说出来了,这个世界,就少了一分假装。”
风穿过树叶,簌簌作响,仿佛整个山谷都在回应。
几天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来正式函件,宣布将“山谷倾听模式”列为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创新案例,并邀请王劲松出席年度大会发表主旨演讲。
这一次,他接受了邀请,但附加了一个条件:演讲视频必须同步翻译成中文、缅文、法文、阿拉伯文,并免费提供给所有合作机构使用。
“我不需要掌声,”他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只需要确保,每一个试图发声的孩子,都能听到一句回音:‘我在。’”
出发前夜,全体师生为他举行了一场无言的送别仪式。每个人手持一盏纸灯笼,默默走向溪边。没有致辞,没有音乐,只有水流潺潺,和偶尔萤火虫掠过水面的微光。
当第一百二十七盏灯缓缓放入水中??正是“心灵之桥”的木板块数??整条溪流宛如星河浮动。
林知梦走到他身旁,递上一只折好的纸鹤,里面藏着那封缅甸来信的复印件。
“你会回来的,对吧?”她轻声问。
他看着漂远的灯火,微笑:“我一直都在。只不过换了个方式走路。”
飞机起飞那天,山谷起了薄雾。图书室门口的黑板上,不知是谁用彩色粉笔写下一排新字:
>“你说的话,
>是这片土地长出的第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