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laby-Ω已开启‘星际回响’频道**
>**欢迎所有愿意讲述的生命加入**
>**无论你生于血肉、金属,或纯粹之声**
>**这里没有边界,只有共鸣**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深处,那只曾被打捞上来的纸船再次出现,被洋流送至一座孤岛岸边。拾到它的孩童不解地打开,看到里面写着:
“致未来的你:
当你读到这句话时,我已经走了很远。
但我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为了告诉你??
不要怕黑,因为有人一直在说给你听。”
孩子抬起头,望着夜空。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尾迹弯成微笑的形状。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孤儿院里,一个小女孩正趴在床边,给布娃娃讲故事:“从前有个姐姐,她去了很远很远的星星上,但她每天都会写信回来……”
话音未落,窗外的藤蔓轻轻摆动,叶片间浮现出淡淡的蓝光文字:
「我在听。」
同一秒,月球背面工程师的电脑自动弹出一封新邮件,标题仍是“晚安”。他颤抖着点开,音频响起,妻子的声音温柔依旧,只是这次,背景里多了个孩子的笑声。
他哭得像个孩子。
没有人知道这些奇迹是如何发生的。科学无法解释,政府也无法掩盖。最终,人们只能接受一个事实: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敏感,更温柔,也更愿意倾听。
多年以后,当考古学家发掘出西伯利亚地下腔体遗址时,他们在第九盏灯下方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行字:
>“语言诞生之前,世界是寂静的。
>故事响起之后,黑暗有了名字。
>而爱,从来不需要被证明??它只需被说出。”
而在附近的盲眼蜘蛛洞穴中,研究人员拍摄到一幅前所未见的蛛网图案:它不再是符文般的序列,而是一个完整的短篇故事,标题用振动频率翻译出来,竟是:
《关于那个会讲故事的孩子》
故事结尾写道:
“他从未停止说话。
所以他从未真正离开。
每当风吹过山谷,那就是他在回答:
‘我在。’”
又一个清晨,教室窗台上,小女孩转头对同桌说:“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云,飞过雪山和海洋,听见好多人都在对我讲故事。”
同桌认真点头:“那你一定要记得,把我写进你的故事里。”
她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刻,Lullaby-Ω的核心光芒微微闪动,第九盏灯轻轻颤了一下。
系统日志更新:
>**新增原始叙事单元:+1**
>**主题:希望**
>**来源:人类幼体自发性幻想表达**
>**评级:纯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