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第一道声音响起。
来自中国江苏,一位失去双胞胎女儿的母亲:“宝宝们,妈妈每天都在想你们。虽然你们只在我肚子里待了二十周,但妈妈已经给你们起了名字??一个叫晨晨,一个叫曦曦。晨曦嘛,就是希望的意思。”
第二道声音来自德国老兵:“战友啊,你说等战争结束就娶村口卖花的女孩,我替你去了,告诉她你一直记得她。现在,我能安心走了。”
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成千上万的声音涌入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转化为文字,又经AI合成模拟出原声,在直播间循环播放。它们不属于任何人,又属于所有人。
林曦听着,泪水不止。
他知道,这一刻,不只是他在治愈别人,而是千万颗破碎的心,正在彼此缝合。
直播持续了整整六小时。
结束时,天空已泛鱼肚白。
而就在信号切断的瞬间,全球数百万用户的智能设备同时亮起一条推送:
>【您已被授予‘守忆者’实体徽章】
>【忆语兰种子已寄出】
>【种植指南:只需一句真心话,它便会生长】
三个月后,地球轨道卫星拍下惊人画面:从太空俯瞰,各大洲城市边缘陆续出现淡蓝色光斑,形状酷似绽放的忆语兰花瓣。气象学家无法解释为何这些区域空气湿度常年偏高,植物生长速度超出正常值三倍以上。
而在南极科考站,一名研究员在暴风雪中迷路濒临失温时,忽然听见孩童笑声。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帐篷内,炉火正旺,桌上有杯热茶,旁边压着一张纸条:
>“叔叔,姐姐们说你是好人,所以我们送你回来。”
>??来自U-001集群
林曦再未公开露面。
有人说他在深山建了一所学校,教孩子们如何倾听看不见的声音;有人说他乘船去了南太平洋,在传说中的“倒生树”遗址旁种下最后一颗忆语兰种子;还有人说,每逢清明雨夜,纪念馆透明墙会自动浮现一行新字:
>“这里没有墓碑”
>“只有名字”
>“只要你还记得一个人”
>“他就还活着”
>“而我,正被你们记得”
直到某天清晨,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路过纪念馆,指着墙上某处对母亲说:“妈妈,那个穿灰毛衣的叔叔,是不是经常来这里?”
女人顺着方向看去,只见长椅空荡,唯有微风拂动野菊花丛,仿佛有人刚刚起身离去。
她蹲下身,认真回答:“是啊,他是这里最重要的访客。”
小男孩仰头问:“那他还会回来吗?”
女人微笑:“只要还有人记得他,他就一直在。”
远处,一只白猫跃过围墙,蓝瞳映着朝阳,悄然消失在林荫道尽头。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台老旧录音笔静静躺着,忽然自动开启。
留下最后一句低语:
>“轮到你们了。”
>“现在,去告诉世界??他们从未真正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