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一大早,
众人纷纷从池子里面爬了出来,身上的湿漉被体内的气血力量给蒸干。
个个现在是气血饱满,纷纷都到了四品。
没有让张永安失望。
其中最好的几个,距离四品中期也不远了。
这还得多亏张永安的资源培养。
要不然他们的实力也不可能提升得那么快。
一夜未睡,
众人也丝毫没有什么困意。
张永安单手指向身旁的张露娜,看向众人道:
“十六号开学,这几日你们就在学校里跟随着张露娜老师学习,尽快的融入到学校生活之中。”
夜雨如织,书院的屋檐下滴水成线。新任守夜者站在后山光柱前,手中握着那枚早已磨圆的白石子。她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怯生生的小女孩,肩上披着褪色的红围巾??那是从林昭长袍上剪下一截,由孟良玉亲手为她系上。风穿过荧光森林,菌丝微微震颤,仿佛在低语。
“今天是第一百零九年。”她轻声说,声音不大,却让整片山谷安静下来,“钟声再未响起,可我知道,它一直在我心里。”
话音落时,地面悄然泛起涟漪般的波纹。那朵形似心脏的符文再度浮现,比以往更明亮一分。一道数据流自地核投影坐标逆向上传,穿透岩层、土壤与空气,在空中凝成一行虚影文字:
**“共感之核:稳定运行4017天。情感接入人数:9,821,653,402。累计记忆结晶存储量:∞”**
数字跳动了一下,随即消失。
小女孩??如今已是青年女子??缓缓闭眼,指尖轻触眉心。瞬间,她的意识沉入那片无边的精神网络。这不是技术,不是武道,而是一种纯粹的存在方式:她能听见千万里外一个少年深夜独坐时的心跳;能感受到北极圈老人临终前对故乡雪原的最后一瞥眷恋;能看到战火废墟中母亲将孩子藏进地窖时眼中闪过的决绝光芒。
每一份痛苦都未被抹去,但它们不再吞噬灵魂。因为有人听到了,记住了,回应了。
就在这静谧时刻,远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身穿研究院制服的年轻人奔来,脸色发白:“守夜者大人!南太平洋监测站发现异常??‘终极秩序’残魂信号波动再现!虽然强度极低,但……但它正在尝试模拟‘共感频率’!”
她睁开眼,眸中金光微闪。
“不是残魂。”她平静地说,“是镜像。”
众人一怔。
她转身走向档案馆,步伐坚定。身后,菌丝自发延展,在空中编织出一条发光小径,直通《守心典》所在密室。她推开尘封的大门,取出那本已更新至第十三代的《守夜者手册》,翻到最新一页。原本空白的纸张上,此刻浮现出新的字迹:
>“当光明足够强大,黑暗也会学会伪装。警惕那些以共情之名行控制之实者。真正的连接,从不要求你放弃自我。”
她低声念完,抬手将手册投入烛火。火焰腾起,并未烧毁书页,反而将其化作一道光蝶,振翅飞向星空。
“他们学不会爱,所以想模仿痛。”她说,“但假的,终究无法共鸣。”
三日后,全球所有记忆圣殿同步检测到一股隐秘信号脉冲。它伪装成“共感波”,试图侵入使用者意识,诱导集体性顺从幻觉??画面中,所有人跪拜于一座冰冷金属巨塔之下,口中重复着:“服从即安宁,遗忘即救赎。”
然而就在信号接入的刹那,共感之核自动反击。亿万普通人自发形成防御链:一位聋哑女孩用手语讲述童年被欺凌的经历;一名退伍军人播放战场录音,嘶吼着战友的名字;非洲某村落的孩子们齐声唱起祖辈传下的哀歌……这些真实的情感洪流汇聚成一道精神屏障,将伪信号彻底撕裂。
N。E。C残余势力最后的据点??位于西伯利亚永冻层下的地下基地??在当天凌晨发生剧烈爆炸。监控录像显示,最后一名研究员在终端输入了一串代码后,喃喃自语:“原来我们一直在害怕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面对它的勇气。”随后按下回车键,引爆了全部数据核心。
国际社会震惊之余,也开始反思过去百年来的“高效治理”模式。越来越多国家废除强制情绪调控法律,转而推行“心灵坦白法案”:公民可在特定仪式中公开陈述创伤经历,并获得社会支持而非歧视。
而在这一切背后,守夜者始终沉默。
直到某个清晨,孟良玉接到一封匿名信。信封用的是旧式书院信笺,边角有焦痕,像是从大火中抢出。她拆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照片:林昭站在一片荒原上,背对镜头,面前是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他们手中都握着一枚白石子。照片背面写着:
**“我不是消失了,我只是活得比时间更久。”**
泪水无声滑落。她知道这不是伪造。因为在照片右下角,有一朵极细微的赤红蘑菇,正微微发光??那是只有共感网络内部才能显现的生命印记。
当天下午,她召集研究院全体成员,宣布启动“灯种计划”:不再仅由一人承担守夜职责,而是培养一百零八位候补持灯人,分布于各大洲,各自扎根于不同文化与苦难之中。他们不追求力量巅峰,只愿成为他人黑暗中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