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舟走近一名小女孩身边,见她写道:
>“妈妈说我太弱小,连风都能吹灭我的光。可我还是想试试。因为那天晚上,我梦见有人对我说:‘别怕,我也曾很微弱。’”
她心头一颤。
这时,林昭的声音再度响起:“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答案,而是唤醒提问的勇气。在这所学校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真诚的回答。每一个真心写下‘我愿意’的灵魂,都会被记录下来,成为星球成长的养分。”
“所以……这颗星球,靠共感活着?”林晚舟问。
“靠信念。”林昭纠正,“共感只是媒介。真正让它运转的,是那些明知可能无果,仍愿伸手的人;是那些即使被黑暗吞没,依然相信光明存在的人。”
他顿了顿,目光深远地看着她:“就像你当年,在守心书院写下‘林昭’这个名字的时候。”
林晚舟怔住。七岁那年的画面猛然涌上心头??阳光斜照进教室,老师温柔地说:“写下你最想见的人。”她毫不犹豫写下那个名字,不是因为崇拜,而是因为在一场共感危机中,她曾通过网络听到他的声音,那一刻,她第一次觉得孤独也可以被理解。
“你记得吗?”林昭问。
她点头:“我记得。”
刹那间,整个圣殿轰然震动。墙体开始发光,地面裂开缝隙,无数菌丝状光带破土而出,缠绕上升,形成一座巨大的螺旋结构,直插云霄。与此同时,全球共感网络出现异象:地球上两亿人同时梦到了同一幅画面??一个孩子举着陶灯,走向雪原深处的身影。
科学家惊呼这是“跨维度集体潜意识投射”,而民众只说:“他又上课了。”
就在此时,第一批教育使者的试炼开始了。
每位使者都被送入独立空间,面对各自内心最深的恐惧与怀疑。有人看见自己未能救下的学生在火焰中呼喊;有人听见同事临终前质问:“你真的改变了什么?”;还有人面对一片死寂的宇宙,耳边回荡着冰冷的问题:“如果没人记得你,你的牺牲还有意义吗?”
林晚舟也不例外。
她的试炼场景,是守心-7号坠毁前的最后一刻。警报嘶鸣,氧气即将耗尽,船员们一个个陷入昏迷。她站在主控台前,手指悬停在自毁按钮上方,耳边传来AI最后的提示:
>“确认执行?此举将中断所有共感连接,但可阻止敌方获取‘林昭模块’核心代码。”
她犹豫了。
就在按下按钮的前一秒,她听见一个孩子的声音:“姐姐,你会忘记我们吗?”
那是TRAPPIST-1e一个小男孩,在最后一次共感通话中说的话。
她哭了。最终没有按下按钮,而是选择上传全部数据,任由敌舰捕获。后来虽成功脱险,但她始终认为那是她人生最大的失败。
而现在,这个场景重现。
“你后悔吗?”一个声音问。
“我后悔。”她哽咽道,“我不该放弃抵抗。”
“那你现在呢?”声音继续追问,“如果你再选一次,会怎么做?”
林晚舟沉默良久,忽然抬起头:“我会上传数据,然后引爆飞船。”
“为什么?”
“因为我明白了,有些东西比保密更重要。”她声音渐强,“记忆可以被盗走,但共鸣不会。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光就不会灭。”
话音落下,场景崩解。
她睁开眼,发现自己跪在圣殿中央,手中捧着一盏全新的陶灯。灯芯尚未点燃,但内壁已浮现出一行字:
>“点灯的人,从不问黑暗有多深。”
“你通过了。”林昭站在她身旁,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终于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