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秀才言辞振振,说,他在村里找不到说话的人,唯有沈明珠才可以同他一起探讨学问。
若真是这样,恐怕张梓若所说的学问好,就是唬人的话。
里正将事情同老妻细细一分析,老妻不由埋怨道:
“那你还同意她明日讲学,到时候丢个大脸,要如何收场?
光是顾老三媳妇儿那张破嘴就能挤兑死她!
村里要真出个女夫子,我看沈明珠还差不多。”
里正不同意:
“沈明珠是有学问,可她眼皮子高,看不上我们这些泥腿子。
以前,顾秀才不过勉强入她眼罢了。
她哪里会放下身价教村里的娃娃们?”
“张梓若学问上虽弱了一些,可她爹曾是富商,她也读过几本书,识文断字。
跟着顾秀才,应该多多少少也有长进。
只要她别教得太差,能让娃娃们读书写字就行。
其他启蒙私塾,一年何止二百文?”
陈花沉默片刻,说道:“我还觉得,咱们不妨凑凑钱,送孩子去别的私塾。
起码是实打实的正经夫子,教得也是实实在在的学问。”
里正翻个身,“明日再说,睡吧。”
……
书房,一灯如豆。
夜枭的叫声穿透黑夜,凄清绵长。
张梓若合上书籍纸张,吹了灯,宿在书房。次日早早起来,洗漱做饭,准备教学用具。
另托了人分别去邻近的靠山村和大桑村,告知其余九位学生的家人,前来参加试听课。
未到中午,家门和私塾前就已经热闹起来了。
乡邻们团团而立,兴致勃勃地说着话。
孩子们在小板凳和大人们之间穿梭,嘻嘻哈哈地追逐打闹。
站在后面的人大声呼喊:“来了!来了!大桑村的人来了!”
“靠山村的人也来了!”
“咱们这边的人也都到了!人都来了!”
孩子们高兴地从人群里伸出头,招呼小伙伴:“二蛋!二蛋!到这儿来!”
“大牛,快来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