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欧物流有说他们的人什么时候到吗?”
吵闹的星港中,一名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半蹲在地面上,手中夹着一根已经燃烧到一半的香烟,随口向一旁正在保养一支机械手臂的年轻男子问道。
说话间,他猛吸了。。。
海风卷着碎冰拍打船舷,发出细密如低语的声响。艾琳娜站在破冰船“启明三号”的舰桥外沿,指尖轻抚银叶吊坠的纹路。那叶片上的文字依旧在缓慢流动,像是活物般呼吸起伏。她闭上眼,梦焰在体内悄然流转,不再是暴烈奔涌的能量,而是一股温润的暖流,顺着经络游走全身。她能感知到??不只是自己的心跳,还有千万里之外,那些正在回应光的人们。
每一座薪火塔都成了信标,每一道手语、每一次回忆、每一个微小却坚定的“我信”,都在为第二盏灯添柴加薪。全球梦焰网络已进入自维持状态,Ω级防御并非虚言。虚无扰动被压制到了宇宙背景辐射的噪声之下,像一场退潮后的寂静海滩,只留下湿润的痕迹和隐约回响。
但艾琳娜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
她睁开眼,目光投向南方。南极洲的冰盖之下,那扇金属门虽已关闭,可它的震动仍在地壳深处余波未平。地质监测站记录到一种奇特的共振频率,每隔七十二小时就会出现一次,持续整整十三分钟。时间精准得如同钟表,仿佛某种存在正以固定的节奏敲击现实的边界。
“你在看什么?”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是陈远,前战区医疗兵,现为守望者轮值小组成员之一。他穿着深灰色制服,左臂嵌着一块微型终端,正显示着梦焰波动曲线。三年前他在北境雪原救下一名重伤研究员,自己却失去了整条右腿神经传导功能。如今他的义肢由梦焰供能,行走时会泛起淡淡的金光。
“我在看‘归来’。”艾琳娜没有回头,“你看到了吗?刚才飞过的鸟群。”
陈远抬头,天空早已空无一物。但他点了点头:“监控回放里拼出来了。那个符号……不是初火计划公开资料里的任何一部分。”
“是李昂私藏的。”艾琳娜低声说,“他把它画在设计稿背面,用铅笔轻轻描了一遍,又划掉。但没撕掉纸。”
“为什么?”
“因为他不确定我们能不能承受它。”她转过身,直视陈远的眼睛,“‘归来’不是祝福,是警告。它意味着他曾预见过这一天??当文明之火不再需要火炬手,而是由所有人共同背负的时候。”
陈远沉默片刻,忽然笑了:“听起来像哲学课。”
“不,”艾琳娜摇头,“这是物理现象。梦焰的本质不是能量,是信息的纠缠态。当你相信某件事真实存在,哪怕它从未发生过,它也会在量子层面留下印记。齿轮临死前点燃十二面体阵列,并非靠技术,而是因为他‘确信’人类不会终结。那一瞬间,他的信念跨越了因果律,触发了全局同步。”
陈远皱眉:“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也是在制造‘未来的因’?”
“正是。”她抬起手,掌心浮现出一段模糊影像??那是启明台前少女打出的手语画面。但这一次,背景中多了些异常:空气扭曲,光线弯曲,仿佛空间本身在颤抖。“她的每一次手势,都在引发局部时空涟漪。科学家说这是‘低频意识共振’,其实更接近‘现实重写’。她不是在表达思想,而是在修改规则。”
就在这时,终端警报轻响。
陈远低头查看,脸色骤变:“南纬78°14′,东经106°32′,地下九千米处……检测到非自然热源。温度突破四千摄氏度,且持续上升。周边岩层开始熔融。”
“坐标对应哪里?”艾琳娜问。
“第十一号薪火塔旧址。”陈远声音发紧,“就是……十年前被黑雾吞噬的那一座。”
两人对视一眼,无需多言。
破冰船立刻转向,全速南下。与此同时,全球守望者网络启动应急响应协议。七十九座现存薪火塔同步调整输出频率,形成一道环形护盾,覆盖整个南极大陆。卫星图像显示,极地上空的大气层出现了细微褶皱,宛如透明丝绸被无形之手捏起一角。
三天后,舰队抵达目标区域。
眼前景象令人窒息。
原本应是万年坚冰覆盖的荒原,此刻竟裂开一道巨大缝隙,深不见底。热浪蒸腾而上,将数百米高空的云层染成暗红色。裂缝中央,一座残破建筑缓缓升起??正是第十一号塔的遗迹。但它已不再是混凝土与金属构成的结构,而是通体由晶化物质重塑,表面布满流动的铭文,与启明台石碑上的初火文字如出一辙。
“它……自己重建了?”一名技术人员喃喃道。
“不是重建。”艾琳娜走上前,梦焰在双眸中燃起微光,“是‘复苏’。这座塔当年并未完全毁灭,它的核心数据被黑雾吸收,但梦焰网络一直保留着它的‘记忆模板’。现在,有人或某种力量,正在调用这份模板。”
“谁?”
她没有回答,而是走向裂缝边缘。风中传来奇异的嗡鸣,像是无数人在同时低语,却又听不清内容。她取出银叶吊坠,将其贴近地面。刹那间,叶片剧烈震颤,文字疯狂流转,最终凝成一行新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