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修仙界也有不少传承,记载着偷机取巧的方法——比如献祭寿命、燃烧精血,再借助特殊媒介强行打开天地运转规则的一角,去窥探本不属于自己境界的景象。
过程中,或许能看到些因果祸福的片段,可此法有三大弊端:
一来所见未必准确,易受心魔干扰;
二来受自身修为位阶压制,高阶因果根本无法窥探;
三来代价太大,损耗的寿命与精血难以弥补,终归是旁门左道,不可取。”
“真正的正道之法,应是‘身与天地合’。”
老胡的声音在风雪中显得格外清晰,
“靠着长时间对天地的观察与认知,一点点体会日月交替、四季轮转、山川流转间的规律,让自身气息与天地气息渐渐相融,久而久之,
自然能感知到天地间的细微变化,
再加入自身的人际关系,修仙界的气机变化,
自然也能一点点品尝出因果祸福的端倪。”
他说起自己的经历,语气多了几分感慨:
“我这一生,前半生和你差不多,都在凡人坊市中摸爬滚打,见惯了市井烟火,也尝过修行路上的艰辛。
我的经验是……”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老胡便结合自己能说的机缘、领悟与过往经历,一点点给陈易启示:
比如早年在坊市中,如何从云层变化预判天气,进而延伸到感知天地灵气的波动;
又比如某次在山林中,如何因察觉草木枯萎的异常,避开了一场地脉异动引发的危机。
他将自己感悟天地、领略因果、判断祸福的过程,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片段,耐心讲解其中的逻辑与细节。
陈易听得认真,时而点头,时而蹙眉——他似乎抓住了些关键,比如“让自身融入天地而非对抗”,
可细想之下,又觉得隔着一层薄雾,未能完全通透。
按老胡所说,这种正统的感悟天地之法,若没有特殊机缘,单靠日积月累,没有千年时光根本无法入门。
如今的陈易,不过是隐约看到了这扇“天地之门”的方向,至于如何走到门口、真正入门,还有极远的距离。
可即便如此,对陈易而言已是极大的收获,
他至少明白了“感悟天地”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可以内化到修行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打坐时感知灵气流动,行走时观察山川走势,甚至呼吸间感受风的方向,时光漫长,只要坚持,总能一点点靠近那扇门。
至于老胡提及的旁门左道,陈易心中也有了判断:那些方法本质上便是卜卦、推算之道。
其中少数正统推算之法,不仅代价小,准确率也高,可这类传承在大青修炼界几乎绝迹,
且对修炼者的天赋要求极高,与领悟老胡所说的“身与天地合”难度不相上下;
而像血煞长老那般靠精血推算的非正统法门,对自身伤害极大,显然不是他的选择。
赤魂雀依旧在风雪中前行,老胡的讲解还在继续,陈易的思绪则随着话语飘远,
他知道,这十几天的点拨,或许会成为自己修行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半个月后,赤魂雀的身影终于冲出妖兽山脉的边界。
此前在山脉中,目之所及皆是灰褐色的岩石与覆盖冰雪的山峰,空气中弥漫着妖兽的凶煞之气与雷电的狂暴气息,连风都带着刺骨的凛冽;
可越过边界的瞬间,景象骤然变换:
脚下的大地褪去荒芜,取而代之的是青翠的草地与蜿蜒的溪流,各色灵花在阳光下绽放,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抬头望去,天空湛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层,漫天星辰比妖兽山脉中明亮数倍,仿佛伸手便能触及;
远处的湖泊泛着粼粼波光,山峰被灵气氤氲笼罩,连空气都变得温润,吸入肺腑尽是纯净的灵气,让人心旷神怡。
“真是一处灵地啊。”
老胡望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