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人感冒了会吃药,但平时会通过锻炼、补充维生素C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我的目标用户,不是已经脱水需要去医院输液的病人,而是那些即将或正在大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的人。
想象一下,一个刚跑完马拉松的运动员,是愿意喝一瓶清爽甘甜、能快速恢复体能的饮料,还是去喝一碗咸涩的淡盐水?
一个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工人,是愿意随手在便利店买一瓶解渴又补盐的饮品,还是自己带个盐水壶?
医院输液是等身体出问题后的修复,而我们的产品,是在问题发生前或发生时,提供一种更便捷、体验更好的防护和快速补充。
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市场。
周志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像我们的‘脉动’,提神醒脑可以喝咖啡,但我们提供了更好喝、更便携的选择。
这就是你说的消费场景和用户体验的升级。”
“没错!”陈秉文肯定道,“更重要的是,治疗是被动的,而预防和日常维护是主动的,市场潜力更大。
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创并定义这个日常科学补水的新品类。”
周志远搞不懂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如何匹配,但他明白怎么研制新产品。
弄清楚陈秉文想要实现的效果,他看向陈秉文问道:“陈生,你是不是已经有了具体构想?”
陈秉文沉吟片刻,看似在整理思路,实则是在回忆前世宝矿力水特、佳得乐以及补水啦几款电解质水的核心配方框架。
他不能直接说出具体比例,但可以给出方向和关键成分。
“我查过一些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资料,”他谨慎地选择用词,尽量避免过于定性,“核心是模拟人体汗液的电解质成分,但浓度要略低于汗液,以保证快速吸收。
关键成分应该包括氯化钠、氯化钾,可能还需要少量的钙和镁。
糖分需要一些,但不是为了能量,是为了促进肠道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最好用葡萄糖,吸收最快。”
周志远拿过笔记本记录,边写边说:“钠、钾、葡萄糖这个思路非常科学!
浓度低于汗液,保证吸收效率!口感确实是个大问题,既要含有这些电解质和糖,还得让人愿意喝,不能像喝药水。”
“这就是研发的难点了。”陈秉文点点头,“所以,这个项目,我想用一种更‘笨’但可能更有效的方法。”
“什么方法?”
“人体实测。”陈秉文说道,“实验室里可以做出无数个符合理论数据的配方,但哪个最有效、口感最能被接受,最终要靠人喝下去才知道。
我们公司现在有这么多工人,尤其是仓库的员工,每天搬运大量的产品水分流失很多,可以请他们饮用测试产品,记录身体反应和主观感受。
如果员工不情愿,也可以适当给点补贴鼓励。”
周志远眼睛一亮:“这是个好办法!理论数据是基础,但最终效果必须经过人体验证。
我们可以组织一个测试小组,定期进行运动测试,用不同的配方样本进行对比。”
“对。这件事你牵头,成立一个新的项目小组,专门攻关这个‘电解质补充饮料’。”
陈秉文拍板决定道,“需要医学方面的支持,就去联系港岛大学医学院或者浸信会医院的专家,聘请他们做顾问。”
周志远点点头,“好,我先组织人手把理论框架和基础配方做出来。”
陈秉文补充道:“研发预算单独申请,需要多少直接报给方总监,我跟他打过招呼了。
这个产品,值得我们投入。”
离开前,陈秉文想起一事,问道:“对了,周教授,功能口香糖和能量棒的专利,申请都顺利吗?”
周志远回过神,连忙答道:“顺利!口香糖的微胶囊包埋技术和能量棒的成分配比专利,都已经在美国、日本和主要欧洲国家提交了申请,港岛的批文已经下来了。
后续的国际申请,顾律师的团队在跟进。”
“很好。”陈秉文满意地点点头,“尽快完成实验室阶段的工艺固化,把生产参数确定下来。”
离开研发中心,陈秉文一个电话叫来了生产部的副经理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