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是正统书院教谕之法,贾环只混读家塾而言,已经略有些难度。
好在贾环虽答问磕磕碰碰,但也都是有问必答,至于是否深邃,是否契合细密,自然另当别论。
探春听的时而颔首,又时而皱眉,对兄弟答问似不太满意。
贾琮笑道:“三妹妹,环兄弟功课学的不错,实在颇有长进,只要持之以恒,必定读书有成。
三妹妹教导有方,当真才量不俗,依我看只要用功几年,进学必是可以的。”
贾环方才答问战战兢兢,他虽经义学识不深,但心中也是清楚,贾琮方才所问,自己回答捉襟见肘。
没想贾琮竟夸自己有长进,贾环不禁两眼发光,浑身不由自主振奋。
毕竟堂堂翰林学士夸赞,比起自己老爷的赞许,让贾环觉得与有荣焉,实在体面太多。
探春听了贾琮赞许弟弟,虽也有几分高兴。
还是说道:“三哥哥,环儿方才问答,有许多不足之处,三哥哥不要姑息,免得纵坏了他。”
贾环一听这话,脸色不禁一垮,只是自己姐姐厉害,他可不敢半分放肆。
贾琮笑道:“三妹妹对弟弟严谨,自然是很好的,环兄弟毕竟才十三岁,对经义有这般领悟,已算很不错了。
年纪轻轻,来日方才,将来必定还会进益,我读了这么多年书,总不会轻易看错。”
贾环听了贾琮这番话,顿时精神有些抖擞,探春看他神色变幻,突然明白贾琮用意,嘴角微抿,不再说话。
……
贾琮取出带来的书卷,说道:“你入国子监读书,我没什么好东西送你。
这册时文集子,我院试时用过,上面八股我都做过批注。
如今你读着还有些吃力,等到用功一二年,熟读贯通四书,再拿出仔细揣摩,将来必有进益。
望你入监之后,用功读书,不要辜负三妹妹的苦心,将来为你姨娘和姐姐增光添彩。
探春听了此话,双眸微微湿润,但在弟弟面前,不敢多看贾琮。
郑重说道:“环儿,你可要记好了。
三哥哥批注的集子,是贾家文华秘传,务必好好保存,不得轻易示人,以免亵渎。”
探春会说此言,自然有她的道理,当今之时,科举之路,万众瞩目,士人改变命途唯一路径。
历来书香门第,文萃世家,比起旁门平户,更易出科举才俊,便是数代积累,家风熏陶,文华传承。
柳静庵号称文宗学圣,以一身惊人才略,在家坐馆十几年,悉心教授子弟,创下柳门八进士盛名。
文华家学传承,事半功倍之荣,可见一斑。
贾琮曾经三度登科魁首,春闱会元,榜眼进士,受封翰林学士之位,已是当世科举绝顶人物。
他亲手批注的八股时文,对于科举士人而言,是千金难求的无价宝。
身为贾家子弟,自然视同拱璧,以为学业依仗,延续文华家誉。
在探春看来这本集子,份量实在不轻,几有衣钵之意。
三哥哥日常没和环儿往来,堂兄弟情义普通,他却拿出批注时文相赠,这是念着和自己的情分。
探春芳心激荡,心中既是感激,又泛出无由酸楚,柔肠百转,才会这般慎重告知弟弟。
贾环虽然年少,也不是愚蒙之人,自然清楚这本批注集子,实在是上好的东西。
自己只要用功几年,将这本集子学透学精,多半能考个秀才回来,便能羞死宝玉这货!
贾环想到这里,不禁得意洋洋,虽克制住哈哈大笑,难免有些得意忘形。
他从贾琮手中接过集子,沾沾自喜,笑道:“三姐姐尽管放心,我懂你的意思,一定小心保存。
这好东西绝不能让人看去,不然他们上榜进学,我却要名落孙山,岂不是白白做了笨蛋!”
探春方才满腹情丝萌动,对弟弟学业更生出期望。
没想这不着调的东西,说出这等混账话,不禁气得俏脸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