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陵发生卫军大案,李重瑁受张康年所累,父子君王生出疑虑嫌隙,他原有军职军权,已被父皇大为削弱。
原先深受器重的皇长子,渐渐滑向旁落境地,这种骤然而至的心理落差,不得不让李重瑁心生警惕。
虽然他有嫡长为尊,皇后所出,战功卓著,朝野向心等光环,在诸皇子中耀眼夺目,占尽优势。
单只是金陵卫军大案,让他牵扯些许嫌疑,不至让他就此失去圣眷,从此一败涂地,再不可翻身。
更何况张康年已死,他所行之事,无实证指向自己,自己身为皇长子,没有无证而黜的道理。
但即便如此,父皇疑窦难去,因此冷遇自己,一旦时间长久,会让自己威望遭受重创。
朝野内外,文武百官,都是见风使舵之人,到时再无众望,从此就要一蹶不振。
毕竟,父皇不只是他一个儿子……
赵王李重瑁身份尊贵,生于荣耀,长于荣耀,文韬武略,卓然于诸皇子,一辈子顺风顺水。
朝野内外,文武百官,皆有暗喻,他必为登临大宝之人。
虽他受皇后教诲,对此事不敢稍有声色,但心地深处,早认定此事,理所当然。
多年身居尊贵,人人褒奖,众望所归,已成深入骨髓的心理定势,若一朝失去,无法承受之事。
深埋心中的阴霾,让他坐立不安,渐生戾气心结,这半年以来,李重瑁一直苦心思量,如何扭转眼前颓势。
作为赵王生母的敬德皇后,自然坚定站儿子一边,但她和嘉昭帝半世夫妻,深知当今圣上性情。
所以如何重新融合父子情谊,皇后也是做的小心翼翼,生怕让皇帝多生猜忌。
包括先赵王妃亡故,皇后为赵王重新选妃,也按着嘉昭帝心思,谨慎公正行事,不敢留下半分话柄。
对赵王借生辰寿宴,缓和朝臣勋贵关系,挽回减损朝野人望,皇后也是首肯之处。
皇后还将凤藻宫镇宫之宝,那株罕见的珊瑚宝树,赐给儿子做生辰之礼,为他的寿宴增光添彩。
但这些不动声色的动作,充其量不过润物细无声,难起到扭转局势之功。
……
自早朝传出残蒙侵占军囤之事,赵王李重瑁便看其中契机。
他是朝野公认天生名将,数年兵镇西北边陲,声名远播。
尚在双十之年,亲率十万大军,进驻吐蕃之地,对峙残元察罕部雄兵六万
于河州杀察罕部峪王,斩首两千,俘虏察罕部勋爵十五人,杀敌四万余人,威震西北。
战功尚在贾琮平定女真之上,统兵历练之深,也是舞象之年的贾琮,一时无法匹敌。
在大周年轻将领之中,赵王李重瑁是当之无愧第一人,朝野内外无人会否认。
当初李重瑁靠着战功,在皇族子弟中,赢得无尚荣耀。
如今洗去阴霾,最好达成途径,还是军功荣耀。
况且,不管是皇族身份,将兵统军之能,他不输大周任何名将。
因此早朝爆出军囤之事,他便不愿错过天赐良机。
不仅当庭上奏请战,下朝便初八寿宴,闭门谢客,以应国事,做足姿态。
这几日时间,他除入宫觐见皇后,闭门谢客,足不出户。
每日在书房中,仔细研究舆图,用心推演战情,抗蒙率军之事,殷切倍至,志在必得。
……
正在他聚精会神推演舆图,书房外突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王府长史冯希山。
如今也是日落时分,李重瑁对长史此时出现,微微有些意外。
说道:“冯长史,今日入城军报,可也打听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