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世界真的要消灭个体,
>它就不会让你站在这里,举着手雷,还能自由呼吸。”
围观人群陷入寂静。
袭击者的手指仍在颤抖,但泪水已滑下面颊。
少年继续说:“你不是坏人。你只是太害怕了。
可你知道吗?在我还是个孤儿的时候,我也怕。
怕没人爱我,怕我的存在毫无意义。
直到我听见那首童谣,才知道??
原来只要有人记得,我就真实存在着。”
他伸出手:“现在,让我也记住你。告诉我你的名字。”
十秒后,袭击者扔下了装置。
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事后调查发现,此人名叫周野,曾是共感训练营的天才学员,因一次实验事故导致人格分裂,被迫退役。他从未对外透露身份,却在少年的共感波中感受到了“被完整接纳”的体验。
此事之后,“净思团”迅速瓦解,多数成员主动投案。议会顺势推出“共感伦理法案”,明确规定:任何共感连接必须基于自愿原则,严禁强制同步或记忆提取。同时设立“孤独保护区”,允许公民选择阶段性脱离共感网络。
文明在疼痛中学会了平衡。
五年后,第一艘搭载忆树种子的星际方舟启程,目的地:开普勒-452b。船长正是编号0791的少年,如今已被尊称为“引灯者”。临行前,他在高原小屋留下一封信:
>老师: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您当年让我加入救援队。
>不是因为我会听树说话,
>而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棵正在生长的忆树。
>我承载着陈默的善良,林晚的勇气,还有无数未曾谋面之人的思念。
>这趟旅程,不是去传播记忆,
>是去证明??
>即使相隔光年,我们依然可以彼此认出。
>
>学生敬上
飞船升空那日,全球忆树再次开花。花瓣随引力潮汐飘向太空,在轨道上形成一圈璀璨的紫色光环,宛如宇宙为地球戴上了一枚婚戒??迎娶星辰,许诺永恒。
而在遥远的旅途中,少年常伫立舷窗前,凝视那颗蓝色星球。某夜,他忽然听见舱内传来细微声响。
回头一看,那盏随行的念心灯正自行亮起。
灯芯处,浮现出一行淡淡的文字,如同多年前高原小屋里的钢笔字迹:
>**你看,灯又亮了。
>因为你想起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