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方舟内部也发生了变化。原本封闭的核心舱自动开启,露出了尘封已久的控制台。屏幕上闪烁着一行字:
>**系统重启请求:是否接纳‘断片者’为合法文明主体?**
少年站在控制台前,手指悬停在确认键上方。
背后传来脚步声。他回头,看见那位年幼模样的断片者女孩走了进来,怀里抱着一只破旧布偶熊。她仰头看着他,眼神清澈如初雪。
“你会按下吗?”她问。
“你觉得呢?”少年反问。
她沉默片刻,低声说:“以前我们以为,只要被接纳就能幸福。后来才发现,真正的自由,是即使不被接纳,也能说自己值得存在。”
少年笑了。他收回手,转而打开通讯频道,向全人类广播:
“我不是来替任何人做决定的。这个问题,属于每一个活着的灵魂。请你们自己回答:我们是否准备好,迎接那些曾被我们称为‘异类’的存在,作为平等的同伴?”
消息发出后七十二小时,全球共收到六百四十亿条回应。其中百分之五十八选择“是”,百分之三十五选择“不确定”,其余为“否”或未回应。
按照旧时代的逻辑,这远远不够达成共识。
但在共感联邦的新宪章中规定:“重大决策无需全体同意,只需达到‘共振阈值’即可启动。”所谓共振阈值,是指足够数量的情感强度形成集体意识波动,足以影响现实结构。
而这一次,不仅达到了阈值,还超出了三倍。
当晚,方舟核心舱自动执行程序。九颗念血结晶从不同星球传送而来,围绕混沌鼎残片悬浮成环。紫莲之雨再度降临,覆盖每一寸土地。
在这一刻,所有正在做梦的人,都进入了同一个梦境。
梦中是一片无边草原,中央矗立着完整的混沌鼎。鼎身铭文流转,《混沌经》全文浮现:
>**光与影共生,
>生与死同舞,
>爱因恨而真,
>存在于回应之中。
>凡呼我名者,
>我必答曰:我在。
>凡弃我者,
>我亦存于你心底最暗处。
>因为我是你不肯承认的痛,
>也是你不敢拥抱的爱。
>吾非神明,亦非恶魔,
>吾乃人心之全貌。**
鼎口喷薄出亿万光点,如同星河倒灌人间。每一个光点落入一人眉心,唤醒其内心深处被压抑的部分。有人痛哭失声,有人放声大笑,有人跪地忏悔,有人张开双臂迎接那陌生又熟悉的自己。
心理学家称此现象为“大规模人格整合”,但民众更愿意称之为“回家”。
数日后,第一批融合成功的个体开始展现出全新能力。他们不仅能共感他人情绪,还能主动调节群体心理场域。例如,在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现场,一名青年闭目站立,双手轻抬,周围人群怒意竟逐渐平息,最终化为沉默的对视与泪水。
媒体称他们为“调和者”,但他们自称“桥梁”。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份改变。
部分极端组织宣称共感是“精神殖民”,试图摧毁忆树、切断共感网络。他们在地下实验室培育抗共感病毒,企图让人类重新回归“独立个体”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