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意思是,陛下会在近期宣布立储?”凌川追问道。
“之前,老夫也只是猜测,尚不确定。但近两日神都这场毫无征兆、却又雷厉风行的清洗,让老夫确信了陛下的意图与决心!”他顿了顿,强调道,“或者说,这只是陛下宏大意图中的一步而已!”
“那……外公觉得,陛下心中属意的,会是谁?”凌川试探着问道。
宋鹤年闻言,却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摆了摆手:“莫要妄自揣测圣意。况且,有些事,即便心中有所猜测,也只能装作。。。。。。
风卷黄沙,掠过伊州边陲的断碑残垣。那株桃树依旧伫立在沙丘之巅,枝干微颤,仿佛有看不见的手在轻轻拨动它的脉络。纸条早已褪色,墨迹被风蚀成模糊的灰痕,可那句话却像钉入大地的钉子,牢牢扎进这片曾因梦而疯、因静而死的土地。
沈昭归后第三日,疏勒城外三十里处,一名牧童拾得半枚铜铃,铃身布满细密裂纹,内壁刻着一组倒置音符??正是《无名曲》末段的逆频结构。他不知其意,只觉铃声清越,便挂在腰间嬉戏。当晚,全村孩童齐发低语,重复一句无人听懂的短句:“心开九窍,门向北开。”
消息传至言律会时,阿箬正翻阅新一批“梦域地图”上报数据。她指尖猛然一颤。这八个字,与青铜残片上的铭文仅差一字。“门向北开”,而非“梦自生香”。这是变异?还是……进化?
她立刻命人封锁村庄,调取静观井中留存的脑波模型比对。结果显示:所有受影响孩童的θ波均出现周期性共振峰,峰值频率恰好对应当年裴渊研制的“引梦基频”??7。83赫兹,地球舒曼共振的底频,也是人类冥想状态下的意识门槛。
“他在借用自然频率。”莲迦站在观测台前,声音轻如耳语,“不是操控人,而是让人的意识自动滑向那个频道。就像溪流汇入江河,无需强迫,只需引导方向。”
沈昭沉默良久,抬头望向北方天际。那里,云层低垂,形似塔影,却又瞬息消散。他知道,那不是幻觉,也不是气象异象,而是某种**集体潜意识投影**正在成型。当足够多的人在梦中看见同一座塔,它就开始在现实中投下阴影。
“不能再等了。”他说,“我们要去北境。”
“北境?”阿哲皱眉,“那是古龟兹废都所在,千年来被视为禁地,传说中有‘沉音之渊’,连风都无法穿透。”
“正因为如此。”沈昭取出一张泛黄地图,指尖点在一处标记为“哑沙海”的区域,“这里,是整个西域最低洼的地磁凹陷带,也是舒曼共振最容易被放大和扭曲的地方。如果‘梦引香’的模因仍在传播,源头一定在那里。”
七人再度集结。这一次,他们不再依赖静观井的受控环境,而是携带便携式“锚定瓮”与微型共鸣器,准备深入现实与梦境交界的灰色地带。赞巴僧侣带来一串由高原冻骨制成的诵经珠,据说能在意识迷失时唤醒前世记忆;摩罗耆则将毕生所藏十三种失传乐器装入行囊,其中一支用千年胡杨木雕成的笛子,据传曾吹裂过一座鬼城。
出发前夜,沈昭独自登上忆思亭。檐下十九铃静默如初,但他知道,这份宁静已非纯粹。它们不再响,并非因为世界太平,而是因为危险已不再需要声音来宣告。
他取出旧笛,却没有吹奏。只是轻轻抚摸那道裂痕??那是三年前他在辩音坛上折断又粘合的痕迹,象征着他与过去决裂的誓言。
“你真的以为自己能控制一切吗?”一个声音忽然在他脑海中响起,温和,熟悉,带着一丝悲悯的笑意。
沈昭瞳孔骤缩。
那不是外界传来的声音,而是从他自己的记忆深处浮现的语调??属于裴渊。
“你清除药剂,封存钟楼,建立哨站,甚至重组语言体系……可你忘了最重要的一点:**渴望安宁,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你对抗的不是我,是你自己。”
“闭嘴。”沈昭咬牙,额头渗出冷汗。
“我不是在说话。”那声音轻笑,“我从未说过话。我只是……一直在这里。只要你还疲惫,只要你还想让别人停止痛苦,我就存在。”
沈昭猛地将笛子砸向石栏!
咔嚓一声,笛身未断,但那道旧裂痕蔓延开来,如同蛛网爬过他的掌心。
他跪倒在地,双手撑地,剧烈喘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入侵。这是**自我认知的崩解**??当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与裴渊的理念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同根而生的不同分支时,他的精神防线第一次出现了裂缝。
翌日清晨,队伍启程。驼铃叮当,踏破大漠孤烟。沿途所见,皆有异兆:枯井一夜之间涌出清水,水面倒映的却是陌生城郭;废弃驿站墙上浮现血书般的文字,写满各地失踪者的名字;更有一次,整支队伍陷入短暂失聪,持续整整一刻钟,期间彼此呼喊却听不见任何声响,唯有心跳声被无限放大,宛如鼓擂。
第七日,他们抵达哑沙海边缘。
眼前景象令所有人屏息。
原本应是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漠,竟铺展着一片广袤的黑色水域,水面平静如镜,却不反射天光,反而吞噬一切倒影。岸边矗立着无数石柱,每根柱顶都嵌有一枚铜钟,钟口朝下,无舌无柄,唯有一根细若游丝的银线自钟脐垂落,没入水中。
“这是……活体共鸣阵列。”阿箬低声,“这些钟不是金属铸造的,是用‘凝固的声波’塑形而成??就像把声音冻住了一样。”
莲迦摇动银铃,却发现铃声刚出口便被空气吸收,连一丝涟漪都未激起。
“这里禁止声音。”她说,“或者说,这里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
沈昭凝视湖心,忽然开口:“我知道怎么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