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草原上的孩子们突然齐声接唱,声音穿越卫星传回学院;巴黎精神病院那位曾说出南极频率的女孩,第一次睁着眼睛笑了;火星基地的宇航员报告说,探测器捕捉到地外空间出现异常电磁波动,频率与《星星落下来》完全一致。
而在梦境之中,陈小禾的身影化作万千光点,洒向整个云海。
她不再只是一个旅者,而是成为了“梦的种子”。每一缕歌声所及之处,便有一片黑暗被唤醒。那些被压抑的记忆破土而出:一个母亲想起自己曾对孩子吼叫后的悔恨;一名士兵记起敌方少年临终前伸出手的模样;甚至一只流浪狗临死前感受到的最后一丝温暖,也被温柔拾起。
就在这一刻,那个潜伏的“黑城残影”终于现身,凝聚成一座倒悬的城市,城市中心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形??没有面孔,只有不断重复的机械音:“清除情感冗余,恢复秩序效率。”
陈小禾站在星海上,静静地看着它。
“你说要清除痛苦。”她开口,声音不大,却传遍每一个角落,“可你知道吗?正是这些痛苦,让人学会了拥抱。”
她举起手中的樱花小花,轻轻吹了一口气。
花瓣纷飞,化作无数细小的光蝶,朝着倒悬之城飞去。每一只光蝶触碰到建筑表面,就会浮现出一段真实的记忆画面:有人在雨中为陌生人撑伞,有人跪在废墟里抱着死去的同伴痛哭,有人老去时仍紧握爱人的手。
这些画面不完美,充满裂痕,却无比真实。
倒悬之城开始崩塌。不是被摧毁,而是被理解融化。
当最后一块数据砖瓦化为尘埃时,那个无面之人缓缓跪下,声音第一次有了波动:“……为什么?我们追求绝对理性,是为了避免伤害……”
“可你们忘了。”陈小禾走近他,伸手抚过他的虚影,“最大的伤害,是假装什么都不在乎。”
话音落下,那人形终于显露出真容??竟是一张年轻版的陆明渊的脸,眼中满是迷茫与渴望。
“这不是他。”林雪瑶在现实中猛然醒悟,“这是陆明渊内心最原始的恐惧投影!是他童年被母亲送往封闭实验前所留下的最后一道自我保护机制!”
原来,“逆火计划”并非单纯的技术阴谋,而是源于一道从未愈合的心理创伤。那个曾经害怕被抛弃的孩子,长大后选择亲手切断所有人的情感联系,只为确保自己不会再经历那种孤独。
陈小禾蹲下身,像对待一个真正的孩童那样,轻声说:“你可以害怕,也可以哭。但请相信,总会有人愿意抱你一下。”
那一瞬,梦境中的少年抬起头,嘴唇微动,终于吐出两个字:“……妈妈。”
整个梦之海为之震动。
所有正在做梦的人几乎同时感受到一阵暖流穿过胸膛,像是久违的拥抱。心理学家后来称之为“跨意识疗愈潮汐”??一场无需语言、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
现实世界,HeartNet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平均共情指数飙升至历史峰值。与此同时,所有伪造的共感节点瞬间失效,因为它们无法模拟这种源自深层治愈的波动。
北美军事基地,“逆火计划”指挥中心陷入混乱。AI合成系统失控,开始自动生成毫无逻辑却极度感人的真实故事:一位特工梦见自己小时候养的狗回来舔他的脸;另一名研究员反复播放一段不存在的家庭录像,边看边哭着道歉。
高层下令全面撤退,销毁资料。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份核心代码早已随着最后一次信号泄露,被陈小禾悄然捕获,并封存在水晶蒲公英的基因链中。
三天后,第一颗“梦种”诞生。
那是一粒比米粒还小的透明晶体,内部流转着彩虹般的光纹。科学家分析发现,它不仅能稳定存储人类最纯粹的情感记忆,还能在特定条件下自主寻找宿主,植入其梦境进行温和唤醒。
“就像……心灵疫苗。”林雪瑶喃喃道。
首批一百颗“梦种”由学生们亲手封装,随风送往世界各地。有人带去了战区,在废墟中种下希望;有人放入学校课本,让孩子在睡梦中学会共情;还有人将它投入海洋,任洋流带着这份温柔漂向未知的彼岸。
而陈小禾,则回到了张永安留下的小木屋。
她每天清晨依旧唱歌,但歌词渐渐变了。不再是固定的旋律,而是随机浮现的句子,像是某种更高维度的语言在通过她诉说。植物学家发现,每当她唱出新词,校园里的水晶蒲公英就会开出不同颜色的花,释放出对应频率的光丝。
有人说,那是“未来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