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云笑着哼哼了两声。
皇甫岚换好衣裳与宋恩恩来到大厅,一进来就遇上林青云和袁田两人。
皇甫岚喜道:“青云,你回来了。”
“岚姐姐、恩恩。”林青云开心的唤道。
宋智笑道:“既然人都齐了,大家不妨先认识一下。”说罢,他将皇甫岚与欧阳明、袁田一一引见了,几人又是一番寒暄。
欧阳明与皇甫岚行礼时不约而同的多瞧了对方一眼。宋恩恩看在眼里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王一舟亦觉得奇怪。
宋智开门见山道:“袁兄,不知你对这些贼寇有什么看法?”
袁田想了想道:“我是东瀛人,既然你让林姑娘来请我相助,想必是信得过我的。”
宋智笑道:“这是自然。”
袁田变得严肃起来,他认真地道:“如此我有几句真心话,几位可愿一听?”
宋智看了看几人转头对袁田道:“袁兄有话不妨直言。”
袁田道:“海禁不仅断了日本与大明的商贸往来,连带沿海数万渔民们都没了生计。为了活命,有些受当地豪绅雇佣,冒着极大的风险参与海上走私。有些则落草为寇,靠打家劫舍度日,他们中的好些人经常扮作东瀛人的模样,这便是“倭乱”的来历之一。”
宋恩恩不解道:“袁兄这话意有所指,您想说倭乱其实是内乱?”
袁田道:“我不是要撇清关系,但是在沿海引起骚乱的海盗的确不全是东瀛人。”
欧阳明道:“徐海、汪直这些朝廷重点打击的海盗头子,经常招募当地流民在沿海一带制造混乱,从这方面讲,袁兄说得‘内乱’也并非毫无根据。”
袁田突然道:“欧阳公子说的其他人我不清楚,但汪公绝非大奸大恶之人。据我所知他同他的义子毛海峰整合了一些零散的海盗势力,并且定下了规矩不得骚扰当地百姓。”
王一舟道:“且先不论汪直的好坏,袁兄刚刚所讲失去生计的渔民只是其一,那其二又是什么?”
袁田忍不住叹气道:“其二便是流亡过来的东瀛人。应仁之乱后日本幕府将军名存实亡。各地的大名蠢蠢欲动,为了抢夺地盘导致战乱纷争不断,不少人就这样流离失所。”
林青云与皇甫岚四目相接,眼里都是对战乱的厌恶。
袁田顿了顿续道:“其中有些在战乱中失去君主的浪人武士、乱波通过走私船来了大明。独自漂流到异国他乡,第一步便是要活下去,可惜他们没有我这样的运气,只好‘走上歧途’,将手中的刀刃指向了比他们更弱小的人。”
袁田的眼里满是对他们作法的不齿,却又带着悲悯的神色。
宋恩恩给袁田添了茶水,袁田笑着点头致谢。
“他们在东瀛时也曾是受人尊敬的武士,有自己坚守的信念。没想到到了异国他乡,居然不守道义毫无仁爱之心!”袁田的眼神里满是愤怒和不屑。
林青云道:“袁大哥不必替这些人感到惋惜。不管是东瀛还是大明,都有忠勇正义之人亦都有凶狠残暴之人。‘倭寇’并非是因为换了环境才变得如此,他们原本就是暴戾之人,不管在哪里都会作乱一方,为祸当地的百姓。”
袁田闻言如醍醐灌顶,他笑道:“多谢青云姑娘开解。我过去一直将自己的经历加到他们身上,竟没有看破这一层,如今真是豁然开朗。”
陈已了道:“难怪这帮倭寇训练有素善使长刀,原来以前也曾受训。袁兄,你可以知晓他们来自东瀛的哪一路?”
袁田想了想道:“虽不能十分确定,但从他们的刀法来推测,应当是九州地区的人。”
欧阳明问道:“敢问袁兄,你刚刚提到的乱波是?”
袁田道:“乱波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专门指那些受过特殊训练的战斗人士。乱波在东瀛专替主公做刺杀、刺探情报的事情。”
陈已了忍不住道:“那不就是东瀛‘锦衣卫’?只不过锦衣卫是明目张胆,而乱波见不得光罢了。”
几人知晓他与锦衣卫之间的仇恨,没有出声。
袁田续道:“乱波流派众多,但大多出自于伊贺、甲贺两地。他们善弓箭暗器,有飞天遁地的本领。战斗时毫无自尊可言,若遇上强敌便立刻逃之夭夭决不死战,这点与武士的理念大相径庭。”
欧阳明与宋恩恩交换眼神后道:“看来在绩溪县与我和宋姑娘交手的便是乱波了。”
袁田道:“乱波实力不弱,明军守卫松懈自然会不堪一击。”
在座的几人听到这个心里都不是滋味。
宋恩恩道:“既然这些乱波武功怪异那可有破解之法?”
袁田笑道:“自然有。这也是我唯一能为你们做的。”
宋智道:“袁大哥,你。。。。。。”
袁田眼神示意宋智不必多言,又诚恳地道:“阿江还在家中等我,我现在是她唯一的依靠。虽然我不会随你们加入这场战局,但我一定将对敌战术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