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又岂是“刻苦”两字就能消减,很多事情,你连认命都显得不自量力。
室友小艺见她驻足,也跟着凑过来看,见那块展板上展示的是北极冰川观测的地质现象照片,就随口提起,“你对这比赛感兴趣?那你可以问问李周延,他之前参加过。我记得他的研究成果还在这里展出过,好像就是摆在你面前这个位置。”
那是第二次有人跟黎湾谈起李周延,她依然是那副不知所以然的懵。
“他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展示过?”
“对呀,就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当时学校组织来参观研学,我记得很清楚,他发表的课题是《北极圈4号岛屿的2号冰川不同海拔梯度环境对北极罂粟生长的影响》。”
且先不论这高深的研究课题早就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学习范畴。
北极
地球最北端、到处是白茫茫的冰川雪原、很冷、好像北极圈附近有少量人居住然后没了。
黎湾翻遍脑子里所有认知,凑不出一个关于北极的具象世界。
“那么远他怎么研究?”
“听说是家里包船去的北极。当时巡展的时候,除了他的研究报告,还附赠好多不同海拔生态系统的对比照片,布置了样方统计观察北极罂粟群落。他摄影技术很不错,拍摄的当地动物、植物、人类活动遗留的痕迹,像风光大片一样。”
后来的很多年,黎湾时常回想起与李周延相处的那些点点滴滴,他对她偶尔流露捉襟见肘的包容,她不是没有感受。可那时的她沉浸在恋爱的欢欣里,时间久了,被爱情庇护着,竟真就相信了相爱的人是平等的。
她忘了那个年代,单是去北极旅行一次,可能就得花掉二三线城市中产家庭一整年的收入。
李周延的科研项目不在旅行线路范畴,那座岛也不对外开放。
而她,来自贫困山区小县城的城中村。
他十几岁包下的那艘去北极的船,是可以从黑社会手里买回她爸一百条命的价钱。
·烤乳猪与长臂猿
云泥之别的人,哪怕身在一个班级,也很难产生交集。
大学的前两年,黎湾延续了从前的习惯,依旧是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刻苦学生。
是早上图书馆门口背着英语单词排队等开门的笨鸟。是晚上卡着宿舍门禁回来,还要悄悄蹲在走廊挑灯夜读的夜猫子。
别人的大学多姿多彩,一个个忙着从青涩稚嫩蜕变成亭亭玉立。
而黎湾,顶着一张素面朝天的娃娃脸,黑眼圈日积月累,与那双大眼睛呼应着快霸占半张脸。
在同学眼里,她永远有种睡不够、学不完、半刻都不敢松懈的紧绷感。
与此同时,李周延正作为学校的风云人物,不断给师生贡献新鲜话题。
论成绩,作为院里重点培养的优秀人才,又在哪个创新比赛上拿了奖;论家世,土生土长的北京富贵少爷上周回来又换了辆座驾;论长相,告白墙常驻人口,暗恋明恋的人多到懒得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