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显示当前模拟点余额。”“当前模拟点:4210点。”
西千多点,听着不少,但面对即将到来的连续恶战,这点库存显得岌岌可危。模拟一场欧联杯(如对皇家社会)至少需要1500-2000点,一场关键英超也要近1000点。这还不包括平时训练中针对性的小额模拟消耗。
“必须精打细算了…”李峰感到一阵头疼。这比管理自己的体能更复杂。体能可以靠休息、理疗恢复,模拟点却只能通过比赛表现、完成任务获得,来源有限。
周二,联赛杯客场对阵谢周三。斯塔姆进行了大幅轮换,几乎所有主力都被雪藏。李峰甚至连大名单都没进,留在雷丁基地进行恢复性训练。
他利用这个时间,没有进行高消耗的完整比赛模拟,而是选择了更经济的方式。“系统,聚焦式模拟。场景:对阵皇家社会,重点模拟其核心中场大卫·席尔瓦的跑动路线、传球习惯及防守弱点。仅模拟与我对其位相关场景。消耗点數:300点。”“指令收到。模拟开始…”
意识空间中,不再是完整的球场和22名球员,而是聚焦于中场区域,那个身材不高、却拥有魔法般双脚的西班牙中场大师的身影被无限放大。他的每一次转身,每一次观察,每一次轻描淡写的传球,都蕴含着巨大的威胁…
李峰如同一个学徒,在系统的帮助下,近距离地、反复地观摩、学习、尝试预判和拦截。这种聚焦模拟消耗小,针对性强,但需要他自身极高的专注度和理解力。
同时,他也更加注重现实中的训练效率。在分组对抗中,他不再仅仅追求进球或助攻,而是刻意磨练那些在模拟中学到的细节:无球跑动中更高效的急停变向、接球前更早的观察、对抗中更合理的利用身体…
他甚至开始主动加练恢复项目——严格的冷水浴、专业的拉伸、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科学的营养摄入。他意识到,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本身就是在“节省”模拟点。因为身体状态好,临场发挥就更依赖本能和训练,而非完全依赖模拟预演。
周五,英超第九轮,客场挑战莱斯特城。斯塔姆再次将李峰放入首发。这一次,李峰感觉自己对比赛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虽然模拟点紧张,他没有进行全场模拟,但通过聚焦模拟和录像分析,他对莱斯特城的核心后腰恩迪迪的特点有了更精准的把握。
比赛中,他多次利用更巧妙的跑位避开恩迪迪的正面拦截,更多地与队友进行快速一脚传递,虽然个人突破和射门次数减少了,但整体进攻却显得更加流畅和高效。
第35分钟,正是李峰回撤拿球后,快速分边,然后迅速前插,带走恩迪迪,给后排插上的队友创造了远射空间,造成角球。随后角球开出,由范德胡伦头球破门!
1-0!客场领先!
最终,雷丁队1-0艰难战胜莱斯特城,从客场带走宝贵的三分!
李峰踢满了全场,虽然数据上只有一个间接助攻,但赛后技术统计显示,他的跑动距离全场第二,传球成功率最高,关键传球三次。他在中场的梳理和串联作用至关重要。
回到更衣室,虽然疲惫,但李峰眼中有着光芒。他找到了一种新的比赛方式——在模拟点受限的情况下,更多依靠平时的积累和场上的阅读,将模拟用在最关键的刀刃上。
“叮!恭喜宿主领悟‘高效比赛阅读’(初级)。被动效果:小幅降低非精准模拟下的判断失误率,提升根据己有信息进行临场决策的能力。”“奖励:模拟点x500。”
系统的提示音意外响起。竟然还有这种奖励?李峰心中一喜。这500点简首是雪中送炭!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500点很快又会被消耗掉。下周中,欧联杯小组赛第二轮,主场对阵技术流球队皇家社会,才是真正的硬仗。那个拥有大卫·席尔瓦的皇家社会…
他看了一眼模拟点余额:4710点(减去本轮联赛小额模拟消耗,加上奖励)。
必须做出抉择了。是耗费巨资,模拟整场对阵皇家社会的比赛,追求一场主场胜利?还是节约使用,进行关键环节的聚焦模拟,争取一个更现实的目标——比如,不败?
李峰靠在更衣室的柜子上,闭上眼睛。耳边是队友们赢球后的欢笑声,但他的大脑己经开始飞速运转,权衡着利弊。
多线作战,不仅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对资源管理艺术的极致挑战。而他手中最宝贵的资源,就是那看似神奇,却并非无限的模拟点。
如何用好每一个点数,将其价值最大化,成为了摆在他面前,比任何对手都更需要智慧和决断的难题。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